[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5061.0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林;石朗国;吴索团;李庆;曹平;罗心伟;滕宏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6 | 分类号: | F16C35/06;F16C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座,其作用是实现旋转件的定位和轴承的包容、固定、润滑与冷却;适用于高温、风、水、粉尘较大等使用工况恶劣的场所;其目的是保证轴承的使用温度不超标,外部风、水、粉尘等杂物不能进入轴承腔、新油脂可以顺利供给,从而实现轴承的保护,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目的。
背景技术:轴承座是机械传动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旋转场合。公知的轴承座传动链是:轴承座→轴承→轴(旋转件)。为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必须在轴承腔内不断的添加润滑油,并防止外部的风、水、粉尘等杂物进入轴承腔;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必须保证轴承腔的温度低于50℃,以便轴承的正常工作或正常给脂。对于在高温工况(外界温度≥400℃)使用时的轴承座,其公知的结构由轴承座本体、压盖(闷盖或透盖)、压盖密封、轴颈内密封、轴颈外密封(有的是防尘圈)、冷却水等组成。但此种结构常常发生轴颈内密封、轴颈外密封提前老化报废、或对磨损太敏感,导致密封圈寿命极短、致使轴承腔与外部极易贯通,使外部的风、水、粉尘等杂物进入轴承腔;或由于环境温度的升高,使轴承腔的温度升高,超过轴承的工作温度;或由于轴承座内较高的温度,使轴承腔内的油脂汽化,形成高压,导致外部油脂不能顺利供给;上述因素都会使轴承的寿命缩短、或根本不能运转;同时,外置冷却水的冷却效果欠佳、结构庞大,并对其它的设施也造成不良的影响。
《机械实际手册》公开的各种密封组合形式,以及公开的各种轴承座,例如JB2558-79、JB2559-79,均不能有效的阻止外界的粉尘、污水进入轴承腔,也不能释放轴承腔内的油脂汽化压力;更不具有在高温条件下,冷却轴颈的功能。
中国专利200420034669.4、200420034668.X介绍的是辊件的冷却问题,与本案的冷却方式与部位及结构都不同,且不具有本案的轴承保护功能和给油泄压保障功能;中国专利200320107083.1、200420062155.X介绍的是一般条件下轴承的保护功能,不具有本案的高温(外界温度≥400℃)冷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座。主要解决在高温环境(外界温度≥400℃)下的冷却问题及现有的轴承座的轴颈内、外密封容易老化、对磨损敏感;轴承腔不能适应恶劣外界环境(例如高压的外置冷却水、风、粉尘等)而容易与外界贯通问题;及因为轴承腔因高温而不能顺利给脂或轴承不能运转等技术问题。本案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安装方便、维护简单;适应于在高温(温度≥400℃)工况下,需要强制冷却的场所,同时也适应于风、水、粉尘等环境恶劣的场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轴承座,主要包括轴承座本体、闷盖、透盖,闷盖上设置放气阀,当轴承腔内的油脂因高温汽化,腔内压力升高时,可以自动泄压,实现进油口的顺利给油。闷盖和透盖分别通过闷盖螺钉和透盖螺钉固定在轴承座本体的两个端面,透盖内孔上配置轴颈内密封、轴颈外密封,其特征是轴颈内、外密封之间加工环状常压腔、常压腔有数个排泄孔与外界相通,并配有堵头;从而实现轴承腔不于冷却腔或恶劣的外部环境直接相邻,因而可以确保冷却水、或外界的污物不能进入轴承腔,进而有效的确保轴承的正常使用;
在轴承座内侧的透盖上,设置冷却腔(冷却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为整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以方便安装),并配置两个以上的水口,接循环冷却水,这样就可以确保轴的温度不能传递到轴承腔,同样冷却腔的冷却水也由于常压腔及排泄孔的设置,不能威胁轴承腔,也就实现了冷却水无法进入轴承腔的目的。
在使用本装置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拆除常压腔某个方向的一个或几个排泄孔的堵头、拆除堵头的原则是确保排泄孔总是位于现场环境中情况较好的、或能够使常压腔形成负压的方位;从而使轴承腔、冷却腔(或恶劣的外部方位)总是分隔,而都与低压的常压腔相邻;且其透过密封的污物,也能够及时的通过排泄孔排出,从而有效的保证轴承腔不被外界污染、保证轴承的良好使用工况;同时,数个排泄孔的存在,也为清洁环状常压腔提供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5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母乳喂养乳头替代装置
- 下一篇:无残液压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