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内导线连接用过渡铜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4348.1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58 | 分类号: | H01R4/58;H01R13/66;H01R13/68;H01R13/70;H02B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李红波 |
地址: | 213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低压电器 柜内 导线 连接 过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在电器柜内的布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导线连接用过渡铜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25mm2及以上大规格导线连接在蓄电池闸刀开关XK、启动接触器QC、励磁接触器LC、分流器1FL、空压机电机接触器1YC和2YC以及熔断器4RD和5RD、分流器4FL上比较零乱,美观性较差。特别是接在蓄电池闸刀开关上的95mm2导线,无论是布设还是接线都比较困难。因为闸刀开关上的95mm2导线从低压电器柜下端引上直接接至闸刀上(闸刀开关位置较高,距电器柜底部1.2m),导线与闸刀接线处为90℃过渡,需配有特制的过渡接线端子;接在闸刀开关上同一点的还有蓄电池充电插座线(两根6mm2或6根1.5mm2),这给导线在电器柜有限空间内的布设和接线带来很大不便。
两台空压机电机的导线为50mm2,空压机电机的两根50mm2负线合压接在一个95mm2的接线端子中,端子压接不便且有可能会出现压接不良而产生虚接,当空压机电机工作时,如果此处虚接烧损,就会造成机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25mm2及以上大规格导线在连接时布设工艺复杂、很凌乱,美观性较差;空压机电机负线的压接可能会出现压接不良而产生虚接,造成严重后果,提供一种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导线连接用过渡铜排。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导线连接用过渡铜排包括蓄电池闸刀开关XK、励磁接触器LC、分流器1FL、空压机电机接触器2YC、熔断器5RD和熔断器4RD、空压机电机接触器1YC、启动接触器QC、分流器4FL,蓄电池闸刀开关XK的正端设有过渡铜排八和负端设有过渡铜排九、励磁接触器LC上设有过渡铜排七、分流器1FL上设有过渡铜排六、空压机电机接触器2YC上设有过渡铜排五、熔断器5RD和熔断器4RD上设有过渡铜排四、空压机电机接触器1YC上设有过渡铜排三、启动接触器QC上设有过渡铜排二、分流器4FL上设有过渡铜排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空压机电机1YD和2YD的负线接在蓄电池闸刀开关XK的负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过渡铜排一、过渡铜排二和过渡铜排三固定于铜排夹板,铜排夹板下端连接电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过渡铜排四、过渡铜排五、过渡铜排六和过渡铜排七固定于铜排夹板,铜排夹板下端连接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内燃机车低压电器柜导线连接用过渡铜排简化了25mm2及以上大规格导线在电器柜内的布线工艺,提高了布线工艺质量,布线整齐完美;由于这种布线方式的改进,进而改进了内燃机车传统的空压机电机负线的接线位置及接线方式,从而提高了内燃机车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过渡铜排五,2、过渡铜排六,3、过渡铜排七,4、励磁接触器LC,5、分流器1FL,6、空压机电机接触器2YC,7、熔断器5RD,8、熔断器4RD,9、空压机电机接触器1YC,10、启动接触器QC,11、分流器4FL,12、过渡铜排四,13、过渡铜排三,14、过渡铜排二,15、过渡铜排一,16、电缆,17、铜排夹板,18、铜排夹板、19、蓄电池闸刀开关XK,20、过渡铜排八,21、过渡铜排九。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4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