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割咀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4313.8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蒋再良;杨晓晨;周军;徐春燕;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圣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54 | 分类号: | F23D14/5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5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割咀,具体是涉及一种制备简单,气密性好的气割用的割咀。
背景技术
普遍使用的气体火焰切割装置中的割咀,通常是由割咀主体和内咀两部分组成,为确保不漏气,两者必须为密封连接。现有技术割咀主体材料一般采用黄铜,内咀材料一般采用紫铜,而且内咀为外径2.4-5mm,内径0.7-3mm的薄壁毛细直管,由于两种材料性状及热膨胀差异较大,因而直接连接气密难度较大,现有技术割咀主体与内咀通常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存在以下缺点:1、螺纹连接要求主体和内咀有一定厚度,因而造成割咀主体和内咀体积相对较大,增加了黄铜和紫铜的用量,提高了成本;2、割咀主体与内咀要分别进行加工,易造成割咀主体中心孔与内咀中心孔同心度偏差,使气体输出不畅,影响切割。
中国专利CN201209860公开的是一种内咀一端紧配在割咀主体中心孔出口端内的割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降低了成本,但主体和内咀仅通过压接的方式连接,气密性难以得到可靠保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一旦产生抖动,易出现漏气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简单、连接牢固、气密性好的气割用割咀。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割咀,包括割咀主体和内咀,所述内咀插在所述割咀主体的中心孔内,所述内咀的外表面形状与其接触的所述割咀主体中心孔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内咀与所述割咀主体中心孔端面环状焊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割咀主体中心孔和所述内咀用过渡配合的方式连接,优选为过盈配合,即所述内咀的一端紧配在所述割咀主体中心孔的出口端内。采用这种方式,割咀主体和内咀的加工基线重合,中心孔同心度高,割线正,节省气体,偏火现象少。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割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所述内咀与所述割咀主体中心孔端面的环状焊接,制备简单,割咀主体和内咀间的气密性好,连接牢固,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割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氧气及乙炔气切割用的割咀,它有割咀主体1和内咀2组成,割咀主体1和内咀2通过螺纹连接。
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割咀,它由割咀主体1和内咀2组成,内咀2为一根紫铜直管,孔径均匀,内外表面光洁度好,内咀2的外表面形状和割咀主体1的中心孔形状相适配。所述内咀2的一端插在所述割咀主体1的中心孔内,所述内咀2的一端紧配在主体1中心孔的出口端内,并且内咀2与割咀主体1中心孔端面环状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圣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圣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4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