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罗非鱼苗工厂化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4104.3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1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跑;何杰;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徐士金 |
地址: | 2141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非鱼 工厂 化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罗非鱼苗工厂化生产设备,尤其涉及能够进行大批量、多批次、多类别、室内可控条件下的育苗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罗非鱼鱼苗的培育只在网箱或池塘内进行培育。而在孵化车间实行罗非鱼工厂化孵化过程中,由于鱼苗孵出后至开口需要二至三天,这段时间还不能放入网箱或池塘进行培育,必须继续保留在集苗箱内,这样占据孵化设备,大大降低了孵化车间的生产效率,特别是在大批量、多批次繁殖时与孵化设备短缺矛盾特别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孵化桶内的鱼卵在出苗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把各个集苗箱内的鱼苗混养在一起,会造成鱼苗规格的大小不均,结果导致成鱼规格参差不齐,影响商品鱼质量;如果用网箱分开养殖,需要用很多个网箱,占用大量水面,耗费人力和物力,鱼苗培育的条件也不易控制,导致鱼苗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罗非鱼工厂化孵化所带来的鱼苗培育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建立可控条件的室内工厂化鱼苗生产线,在鱼苗孵出后就可连同集苗箱一起转入鱼苗生产线上,使鱼苗继续在集苗箱完成开口前和开口后培育,然后按照鱼苗孵出时间或同一规格,直接进行包装销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孵化效率,节约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行大批量、多批次鱼苗的培育,而且操作方便,条件可控,同批鱼苗规格一致、质量好,包装销售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罗非鱼苗工厂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由水泵、进水管,喷水管,集苗箱,集水槽,回流管,蓄水池及加温增氧设备组成;进水管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和喷水管相连;回流管一端和集水槽连接,另一端和蓄水池相连;集苗箱置于集水槽之上;所述的加温增氧设备由温度控制器和增氧器组成
进水管:向喷水管供水。
喷水管:向集苗箱喷注水流,造成活水环境。
集苗箱:起流水培养箱的作用。
集水槽:收集从集苗箱网栅排水孔流出的水流,经回流管流入蓄水池。
蓄水池:过滤和净化回流水,经加温增氧设备恒温加温、增氧后由水泵向进水管供水。
进水管连接若干条喷水管,形成一定规模的育苗车间。为节约空间,方便管理,由喷水管、集苗箱、集水槽等组成的鱼苗生产线可上下空间设置两层或三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在喷水管上安装阀门以调节水流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集苗箱内继续进行苗种培育,提高孵化生产线的效率;能进行大批量、多批次、多类别鱼苗培育,方便饲养管理;节约池塘水面、人力和物质资源。
附图说明
附图是罗非鱼苗工厂化生产线示意图,在图中,1-水泵、2-加温增氧设备、3-进水管、4-阀门、5-喷水管、6-集苗箱、7-排水孔、8-集水槽、9-回流管、10-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在孵化桶内鱼苗完全孵出后,连同集苗箱6一起从孵化车间转入鱼苗生产线车间,纵向排列于集水槽8上,开起水泵1,调节阀门4大小,使水流注射集苗箱6中,造成箱体内的活水环境,水流经过集水槽8之排水孔7和回流管9流入蓄水池10,经过加温增氧设备2加温增氧,使水温恒定在28℃左右,溶解氧每升在16毫克左右并经过滤后循环使用。50小时后,鱼苗转入外营养阶段,用半固体饲料进行投喂,每天投喂两次。7天后,体长至1厘米左右,鱼苗老练,按体型大小合并成3类,装箱销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4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