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3637.X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奇伟;徐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奇伟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M5/14;A61L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医用 输液 瓶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行业所使用的输液瓶都需要先切开铝皮封盖,使之露出一部分橡胶盖,再通过酒精对橡胶盖消毒后进行配药等护理操作。但是,由于输液瓶开启后不一定是马上使用,即使已经过消毒,但长时间的放置还是会接触到灰尘和细菌,因此输液穿刺针插入时很可能带入灰尘和细菌,造成液体污染。另外,酒精可以被输液穿刺针带入输液瓶,因此使用酒精消毒,也会造成液体污染。
临床上为了防止已启封的输液瓶被污染,大多采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签按压的方式来解决,这种解决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酒精、碘伏易挥发,棉球干燥后易脱落,不易固定;脱落后易造成已启封输液瓶加药针眼的污染,引起输液反应;外出救护时,不方便携带。
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输液瓶口[申请号:200710129361.6],是一种集加药、输液、输液瓶封盖于一体的输液瓶口装置,由输液瓶颈圈、密封塑圈、盖圈、盖帽组成,输液瓶颈圈粘合在输液瓶颈上。密封塑圈熔合在输液瓶颈圈上,盖圈两边有进液管、出液管,盖圈壁连接输液器,盖圈外有螺纹与盖帽内螺纹配套,盖帽外连接加药器,盖帽内有密封软圈,密封软圈中间有隔栅,隔栅上有顶杆,右旋盖帽,顶杆顶破密封塑圈上的隔离膜、铝塑膜,即可进行加药,左旋盖帽,盖帽上部脱落,密封软圈和密封盖圈上口,可进行输液。它没有胶塞,没有针管插来插去,结构一体化,不出现化学、物理、生物污染,操作方便,可应用于输液药液包装领域中。但是上述方案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操作使用也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有效防止输液污染,经济实惠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包括粘附层,该粘附层的一面具有粘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层具有粘性的一面固定有吸水棉层,所述的吸水棉层上固定有消毒药剂层,上述的吸水棉层和消毒药剂层的外径小于粘附层的外径。
由于设置了消毒药剂层,当输液穿刺针穿过时,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消毒。
在上述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中,所述的粘附层具有向外侧凸出的揭开部。
在上述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中,所述的粘附层呈梨形。
在上述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中,所述的吸水棉层和消毒药剂层均呈圆形,且位于粘附层的中心。
在上述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中,所述的粘附层为PE胶带层,该粘附层包括外层和内胶层。
在上述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中,所述的内胶层呈环形,上述的吸水棉层的外缘固定在内胶层上。由于内胶层呈环形,输液穿刺针在穿过本输液瓶口贴时,不会与内胶层接触,避免粘性物质附着在输液穿刺针上,从而进一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中,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光滑面的贴纸层,上述粘附层具有粘性一面的外周边贴合在贴纸层的光滑面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2、能够有效防止输液瓶内的药液被污染,保障输液者不受感染,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粘接牢固,工作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粘附层2、外层21、内胶层22、揭开部23、吸水棉层3、消毒药剂层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改良型医用输液瓶口贴包括粘附层2,该粘附层2的一面具有粘性。粘附层2为PE胶带层,该粘附层2包括外层21和内胶层22。粘附层2具有粘性的一面固定有吸水棉层3,吸水棉层3上固定有消毒药剂层4,上述的吸水棉层3和消毒药剂层4的外径小于粘附层2的外径。本瓶口贴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光滑面的贴纸层,上述粘附层2具有粘性一面的外周边贴合在贴纸层的光滑面上。
为了便于从贴纸层上撕下且不影响粘附层2的粘性,粘附层2具有向外侧凸出的揭开部23,且粘附层2呈梨形。吸水棉层3和消毒药剂层4均呈圆形,且位于粘附层2的中心。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奇伟,未经徐奇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36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