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对比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3058.5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7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姚兴;姚文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协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8 | 分类号: | G01B5/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品 模具 表面 粗糙 等级 对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对比板。
背景技术
传统上,对于采用金刚石研磨膏抛光的精光模具型腔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验收时都是采用表面粗糙度电子测量仪来测量。其测量方式是在模具型腔表面上取多点,然后以表面粗糙度电子测量仪的探针对着各点处进行测量,然后比对获得的数值。该测量方式为取点测量,点不能代表面,测量的精度不高,测量过程麻烦、耗时长,并且,对于模具型腔上的角落处更是测量不到。
因此,后来由中国模具协会组织经机械工业部批准制定了名为《塑料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机械行业标准。该标准中规定了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的等级,如A-0级代表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公称值Ra为0.008μm,A-1级代表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公称值Ra为0.016μm,A-2级代表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公称值Ra为0.0032μm,并提出了测量方法可采用比较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对比板,以便于按《塑料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机械行业标准进行肉眼比较法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对比板,该对比板的一侧板面为第一板面,其上开设横向沟槽及纵向沟槽,以这些横向沟槽和纵向沟槽在第一板面上至少划分出A-0级抛光面区、A-1级抛光面区、A-2级抛光面区、A-3级抛光面区以及机加工面区;所述A-0级抛光面区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007μm~0.009μm;所述A-1级抛光面区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013μm~0.018μm;所述A-2级抛光面区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027μm~0.036μm;所述A-3级抛光面区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052μm~0.071μm。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面上通过所述横向沟槽及纵向沟槽还划分出了A-4级抛光面区,该A-4级抛光面区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112μm~0.152μm。
2、上述方案中,该对比板的另一侧板面为第二板面,该第二板面也为抛光面,其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007μm~0.009μm。
3、上述方案中,较佳方案为:该对比板为一矩形的板体,其上设横向直线沟槽及纵向直线沟槽,从而划出的A-0级抛光面区、A-1级抛光面区、A-2级抛光面区、A-3级抛光面区以及机加工面区均为矩形。
4、上述方案中,所述A-0级抛光面区、A-1级抛光面区、A-2级抛光面区、A-3级抛光面区以及A-4级抛光面区的表面粗糙度并轨先进国家的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标准。
5、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加工面区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0.10μm~0.5μm,它作为抛光前机加工面的对比参考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以本实用新型作为工具,将其上各级抛光面区与模具型腔面进行肉眼比对,即可方便地检验模具型腔表面的粗糙度等级。该测量过程既方便,又快捷,也较为精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板面(即正面)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板面(即背面)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横向沟槽;2、纵向沟槽;3、A-0级抛光面区;4、A-1级抛光面区;5、A-2级抛光面区;6、A-3级抛光面区;7、机加工面区;8、A-4级抛光面区;9、抛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
一种制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等级对比板,该对比板为一矩形的板体,其上一侧板面(正面)为第一板面,其上开设两条沿板体宽度方向的直线形横向沟槽1及一条沿板体长度方向的直线形的纵向沟槽2,以这些横向沟槽1和纵向沟槽2将第一板面均匀划分为A-0级抛光面区3、A-1级抛光面区4、A-2级抛光面区5、A-3级抛光面区6、A-4级抛光面区8以及机加工面区7共6个矩形区域,见附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协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协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3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仪表电源
- 下一篇:一种改进结构的大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