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尾固定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31482.6 | 申请日: | 200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九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1/06 | 分类号: | E06B1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轨伸缩门用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自动门系列产品具有美观精巧、开关门方便的特点,已被机关、院校、工厂及住宅小区等的大院院门上得到广泛采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最近,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无轨电动自动门,该款伸缩门通过运行在连接架内的导轨来保证门体的展开或收缩。该款伸缩门及其导轨固定或焊接于水泥地板上,其位置初次调整固定所要求的条件很苛刻,并且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再次校正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无轨伸缩门用固定架,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尾固定支架,它包括立柱、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杠分为上横杆、中横杆、下横杆,所述上横杆和中横杠各安装有两个门片框架连接装置,所述下横杆安装有门尾导轨固定装置;
所述门片框架连接装置是由软连接和软连接弯板组成,所述软连接是一种带有锁紧孔的U型软连接,所述软连接弯板上设有滑槽,所述软连接吻合于软连接弯板上的滑槽;
所述门尾导轨固定装置是由固定块和导轨架组成,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左右腰形孔,所述导轨架固定于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横杆上;
所述立柱下部设有地脚和地脚盖,所述地脚和地脚盖之间采用分体卡扣结构组装;所述立柱上部设有立柱盖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软连接弯板的高度可以用弯板上的腰形孔上下调节,避免高度误差;
2)弯板上的滑槽可以实现左右调节,增大适用范围,对于不同宽度的门,通过移动软连接即可调节配合宽度;
3)软连接锁紧孔用来调节钢管与软连接之间的配合;
4)导轨固定装置用螺栓安装在支架上,通过支架及导轨固定装置上的腰形孔(分别为上下和左右腰形孔)可以在平面内任意方向做小的调节,消除误差;
5)地脚盖用于遮住连接的膨胀螺栓,采取分体式,便于安装;
6)门体最后一片门排上通过钢管连接件把不锈钢管安装到门排上,避免直接安装钢管始于交叉杆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门片软连接示意图。
1为立柱;2为立柱盖帽;3为地脚;4为地脚盖;5为上横杆;6为中横杆;7为下横杆;8为软连接弯板;9为滑槽;10为软连接;11为锁紧孔;12为上下腰形孔;13为固定块;14为左右腰形孔;15为导轨架;16为上下腰形孔;17为接线盒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门尾固定支架,它包括立柱1、上横杆5、中横杆6、下横杆7,所述上横杆5和中横杠6上各安装有两个门片框架连接装置,所述下横杆8安装有门尾导轨固定装置;所述门片框架连接装置是由软连接10和软连接弯板8组成,所述软连接10是一种带有锁紧孔11的U型软连接,所述软连接弯板8上设有滑槽9,所述软连接10吻合于软连接弯板8上的滑槽9,弯板上的滑槽可以实现左右调节,增大适用范围,对于不同宽度的门,通过移动软连接即可调节配合宽度;所述门尾导轨固定装置是由固定块13和导轨架15组成,所述固定块13上设有左右腰形孔14,所述导轨架15固定于固定块13上,所述固定块13固定于下横杆7上;所述立柱1下部设有地脚3和地脚盖4,所述地脚3和地脚盖4之间采用分体卡扣结构组装,地脚盖用于遮住连接的膨胀螺栓,采取分体式,便于安装;所述立柱1上部设有立柱盖帽2;所述软连接弯板8上还设有上下腰形孔16,以便与横杆配合安装。螺栓通过上下和左右腰形孔组装时,可以在平面内任意方向做小的调节,消除误差。另外,上横杆5上还可以安装有接线盒安装板17。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九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九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1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变频器冷却装置的安装支撑框架
- 下一篇:生物气双级常压脱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