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泉喷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30861.3 | 申请日: | 2009-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0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向清江;朱开吉;谢振国;吕忠年;张高伟;桑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江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1/34 | 分类号: | B05B1/34;B05B1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樊文红 |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泉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和市政装饰工程中水景观喷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喷泉喷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喷泉喷头通常由喷嘴和喷管组成,喷嘴喷出的水柱为密实的水流,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柱碎裂发散,形成喷泉水景观。在喷嘴出口面积小的情况下,水柱连续段的射程不高,水柱过早发散;在喷嘴出口面积大的情况下,需要的流量大,因此耗用较多的能量。目前需要一种能用最小的压力达到尽可能高的射程,以最小的流量达到尽量大的观瞻的喷泉喷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保证在小流量下水柱的喷射高度高的喷泉喷头。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泉喷头,由外壳和导流体组成,所述外壳为圆管状,所述导流体由前部和后部组成,所述前部以轴对称方式间隔设有突出于导流体的导流片,所述导流体设在外壳内,所述前部的导流片与外壳的进口端过盈配合,所述后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壳出口端的内径。
所述导流体的前部可以是细圆柱体或等多边形柱体,后部可以是较前部外径大的粗圆柱体或等多边形柱体,在前部和后部之间还可以设有连接这两部分的连接部,加强整流,连接部可以是圆台体或多边形锥状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部的外径小于外壳进口端的内径,导流片与外壳采用过盈方式配合,导流体达到细圆柱体嵌入外壳进口端,同时,对称的导流片是导流体轴对称安装基准,水从进口端进入喷头内,位于喷头出口处的后部外径小于圆管形外壳的内径,从而形成环状截面的出口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导流体的前部轴向设有四个导流片,消除水流紊乱状态,减小径向涡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进口端为收缩的锥管,即入口内径略大于管内的内径,从入口开始以微小角度向下方倾斜延伸,在一定长度内形成喇叭形;所述的导流片也带有与外壳入口端锥角相应的锥度。采用这种收缩的锥管形状,水流进入外壳后流股逐渐地收缩,因而流股的流速和动能都增加,达到增加出口流速以构成动能较大的射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喷泉喷头主要采用了水柱中空的构思,从而在保证水柱外观直径较大的情况下,喷射的高度足够高,增加美观感觉的同时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喷出的水柱造型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喷头外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流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喷泉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导流体,3.外壳进口端,4.导流体细圆柱体,5.导流体粗圆柱体,6.导流体圆台部分,7.导流片,8.管螺纹,9.外壳出口端,10.喷泉喷头,11.圆环形隙缝,12.前端导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喷头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导流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如图4所示,一种喷泉喷头10,由外壳1和导流体2组成,导流体2设在外壳1内。
如图1所示,外壳1为圆管状,外壳的进口端3外部加工有管螺纹8,外壳的进口端3为收缩的锥管,即入口内径略大于管内的内径,从入口开始以微小角度α向下方倾斜延伸,在一定长度内形成喇叭形。
如图2和3所示,导流体2由细圆柱体4、粗圆柱体6以及连接这两部分的圆台体5组成,细圆柱体前端带有导角12,细圆柱体4上以轴对称方式间隔设有突出于细圆柱体表面的四片导流片7,导流片7为沿细圆柱体轴向延伸的叶片,导流片7带有与外壳入口端的锥角相应的锥度α。粗圆柱体6的外径小于外壳出口端9的内径。
如图4所示的喷泉喷头,导流体7嵌入圆管形外壳2内部,细圆柱体4与外壳的进口端3过盈配合,四片导流片7定位导流体2的轴对称安装,水流从进口端流入,经过四片导流片7后,消除水流紊乱状态,减小径向涡流,经过导流体的圆台形状再次整流后,从圆环形细缝11喷出,形成外观直径较大的水柱,与不采用中空喷射方式相比,耗用的水较少,因而节约水泵供给压能。根据实际需要,更改导流体2出口端圆柱直径,可调整圆环出口面积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江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江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0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