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淤集型电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30447.2 | 申请日: | 200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7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太峰 |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221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淤集型电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尤其是一种防淤集型电加热器,属于电加热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加热的典型结构参见图1。该电加热器含有卧置的圆柱状压力容器4,其一端上部设有介质(通常为重油)进口3,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10。压力容器靠近介质进口的一端水平插装U形电热元件(电加热管)6。为了便于介质在流动过程中与电热元件充分进行热交换,压力容器内部沿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有折流板5。
工作时,当重油进入压力容器后,在折流板的导向作用下,曲折流向出口。在流动过程中,由于从岩层中抽出来的重油含有少量细砂石,因此会在压力容器下方的折流板两侧淤集,并且面迎流动方向的一侧逐渐形成少部分淤集区8,而背对流动方向的一侧则逐渐形成多部分淤集区9。时间越长,淤集越多,结果电热元件淤埋在砂、石之中,多只热量散发不出,直至发生“炸管”现象,给整个系统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淤集型电加热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淤集型电加热器含有卧置的圆柱状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的一端上部设有介质进口,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所述压力容器靠近介质进口的一端水平插装延伸至压力容器内部的电热元件;所述压力容器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隔设有至少二只网状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截面具有网孔;所述电热元件从网孔中穿过。
这样,不仅电热元件可以方便地从网孔中穿过,易于均称地安置在压力容器中,而且进入容器的传热介质在由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可以带走重油中的细小砂、石,避免在压力容器中淤集,从而消除了淤集区,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原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网状固定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序号和零件名称为:1、防爆接线腔;2、散热区;3、介质进口(重油);4、压力容器;5、网状固定圈;6、电热元件;7、卧式安装支座;8、少部分淤集区;9、多部分淤集区;10、介质出口(重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防淤集型电加热器如图2和图3所示,安置在卧式安装支座7上的圆柱状压力容器4的左端上部设有介质进口3,右端设有介质出口10。压力容器4靠近介质进口3的一端由防爆接线腔1通过散热区2,水平插装一组延伸至压力容器内部的电热元件6。压力容器4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隔设有四只网状固定圈5,固定圈的截面如图3所示,周圈为扁钢条5-1弯成,截面中部用钢丝5-2编织成具有网孔的网状,网孔的形状为方型孔,电热元件6穿过网孔中。
工作时,网孔的空隙处允许介质流过,流体的顺畅地流过会带走细小砂、石、屑之类的杂物,避免其在压力容器中淤集,从而消除了淤集区,防止了因热量散发不出而导致的“炸管”,延长了使用寿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太峰,未经王太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0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间断变风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燃烧器喷管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