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状蜂王浆移浆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29246.0 | 申请日: | 2009-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1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宋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桥生 |
| 主分类号: | A01K59/00 | 分类号: | A01K5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王浆 移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状蜂王浆移浆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提取蜜蜂蜂王浆的主要方式是人工提取,用一个与蜂王浆台碗大小相适应的勺子,从每个蜂王浆台碗中舀出或刮出蜂王浆,再将收集到的蜂王浆转移到收集器皿中,此时还要让勺子在收集器皿的边沿刮擦,才能将勺子内的蜂王浆转移到收集器皿内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纯手工操作,蜂王浆要经过多次刮擦才能被收集,工序复杂,收集效率低,粘在勺子和蜂王浆台碗上的蜂王浆也不能完全收集干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导致蜂王浆的收集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状蜂王浆移浆器,工序简单,收集效率高,不会造成浪费,从而提高蜂王浆的收集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状蜂王浆移浆器,包括一握杆和与其连接的吸头,一吸浆管纵向设于握杆内,顶端与吸头内具有的吸头管相连,末端穿过该握杆连接一真空罐,所述握杆内壁具有一凸起,其通过一弹簧连接一负压栓,该负压栓与所述吸浆管相互垂直,且穿过该吸浆管将其截为两段,该负压栓上还设有一通孔,其位于所述吸浆管一侧且与吸浆管直径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握杆顶端设有螺纹口,所述吸头内壁设有与该螺纹口相配合的螺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负压栓为柱体,其横截面为椭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孔开设方向与所述负压栓横截面的较短半径方向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吸头外表面设有多条凸起的旋浆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握杆与所述凸起相对的部分设有一凹陷部,所述负压栓末端凸出于该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吸浆管末端连接真空罐,所述负压栓通过外力的挤压,其上的通孔移动至所述吸浆管处,将吸浆管贯通,该吸浆管顶端即可自动由蜂王浆台碗中吸取蜂王浆,松开负压栓后即可停止吸取,使用方便快捷,收集效率高,另外也不会对蜂王浆造成浪费,提高蜂王浆的收集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头的顶面视图。
附图标记:握杆1,螺纹口11,凸起12,凹陷部13,吸头2,吸头管21,旋浆棱22,吸浆管3,负压栓4,固定部41,通孔42,弹簧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笔状蜂王浆移浆器具有一握杆1,该握杆1的一端延伸有螺纹口11,一吸头2内部设有与该螺纹口11配合的螺纹,并连接至所述握杆1。所述吸头2具有一个贯穿设置的吸头管21,该吸头2外表面还设有多条凸起的旋浆棱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旋浆棱22共有8条,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相应减少或增加。一吸浆管3纵向设置在所述握杆1内部,其顶端连接吸头管21,末端穿出该握杆1。所述握杆1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凸起12,与该凸起12相对的握杆壁上还设有一凹陷部13,一负压栓4通过该凹陷部13垂直于吸浆管3插入所述握杆1内,从而将该吸浆管3分为两段。所述负压栓4的一端具有一固定部41,其上固定一弹簧5,该弹簧5的另一头固定在所述握杆1的凸起12上。所述负压栓4为柱体,其横截面为椭圆形,沿其横截面较短半径的方向设有一个通孔42,该通孔42位于该吸浆管3的一侧,宽度与所述吸浆管3的半径相同,且通孔42与所述吸浆管3的方向相同。
使用时,可将所述吸浆管3穿出握杆1的一端连接一外置真空罐,使用者用手握所述笔状蜂王浆移浆器,将其伸入蜂王浆台碗内,让吸头2接触蜂王浆,同时按下负压栓4,使其上通孔42刚好到达吸浆管3的位置,贯通该吸浆管3,使所述笔状蜂王浆移浆器内、外形成压强差,对蜂王浆台碗内的蜂王浆产生巨大的吸力,从而将蜂王浆经由吸浆管3吸取到真空罐内预先设置好的储浆瓶中。由于所述吸头2的外表面设有八条凸起的旋浆棱22,可以在转动的同时对台碗底部的蜂王浆起到松动的作用,从而便于蜂王浆的全面吸收,减少浪费。吸取过一次蜂王浆之后,松开负压栓4,其在弹簧5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的位置,吸浆管3再次被阻断,更加便于真空罐真空的形成,为下次移浆蓄积压力。另外,所述负压栓4的椭圆截面设计,其较长直径方向与吸浆管3方向垂直,较短直径方向与吸浆管3方向相同,因此在按动的同时负压栓4不会自身转动,保证通孔42不会偏离负压栓4的移动路径,避免产生与该吸浆管3对应不上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桥生,未经宋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