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给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9080.2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4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丁虹;高冬梅;张瑞;陈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纳联合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人体病体组织内注射治疗药物的装置,主要由给药管、推进杆、活塞组成,具体应用于将药液注射到阴道、鼻腔、肛门等其它病体内。
背景技术
据统计,60%女性一生中都遭受过生殖道感染及多种妇科炎症,其中阴道炎、宫颈炎占生殖道感染的80%以上。治疗生殖道感染的最常用给药方式为阴道给药,其制剂主要包括洗剂、凝胶剂、泡腾片、栓剂等。泡腾片、栓剂仅只能进入阴道2-3cm,而阴道长约8-12cm,对阴道深部感染效果不佳;另外洗剂、凝胶剂也需通过阴道给药器上药,阴道给药器的上药效果直接影响洗剂、凝胶剂的治疗效果。
目前洗剂、凝胶剂常用的给药器包括:压力泵式给药器、“风琴式”的给药器、套筒+推杆式的给药器等。压力泵式给药器给药不方便,使用时要按压数次,患者顺应性不好,目前不是主流给药器;后两类给药器种类繁多,形式各有不同,但均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给药器顶端仅有一个出液孔,无法在给药器内形成一定的压力,药液也就无法呈喷射状进入阴道,药液只能呈液滴状进入,分布不均匀,且极易流出阴道外,造成药物与病患部位接触时间过短,极大影响药物发挥疗效。此外,一般给药器的长度为8-10cm,而宫颈部位距离阴道口约12cm,普通给药器由于没有压力,药液很难达到宫颈部位,极大影响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另则,一般给药器的推杆与给药管多为分离的两截,给药时需双手配合给药,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药器,解决目前给药器的药物无法呈喷射状进入阴道内,导致给药不均匀,给药深度不够,造成药物与病患部位接触时间过短,极大影响药物发挥疗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给药器,包括给药管、推进杆、活塞;活塞套在推进杆的低端,推进杆放置在给药管的空腔内,给药管与推进杆一体成型,给药管的前端使药液雾状喷出。
所述给药管的前端设有至少两个出液孔。
所述给药管的前端加有喷雾装置。
所述给药管的前端设有密封帽,密封帽套在给药管的前端上。
所述给药管的上端设有限位槽,限位卡套住推进杆并卡在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给药管前端设置有多个出液孔,使从给药管流出的液态药体呈喷雾状喷出,喷射距离可达2-4cm,从而使喷出的药液分布均匀,扩大接触面积,并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药物的滞留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由于给药管与推进杆注塑一体成型,这样避免给药管与推进杆分离,给使用带来方便。
3、由于所述给药管的前端设有密封帽,起到密封防菌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中1.给药管,2.推进杆,3.活塞,4.密封帽,5.限位卡,6.限位槽,7出液孔,8.药液。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给药器包括给药管1、推进杆2、活塞3、密封帽4、限位卡5、限位槽6;活塞3按照现有技术套在推进杆2的低端,推进杆2放置在给药管1的空腔内在此空腔内可以做来回运动,给药管1与推进杆2注塑一体成型,这样避免给药管1与推进杆2分离,给使用带来方便。给药管1的前端加工有至少两个出液孔7,这些出液孔7围绕给药管1轴心均匀分布,或者在给药管1的前端加有一个喷雾装置,这样使从给药管流出的药液8呈喷雾状喷出,如图3所示,从而使喷出的药液8分布均匀,扩大接触面积,并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药物的滞留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密封帽4套在给药管1的前端起到密封防菌的作用,并可防止给药管1内药液的溢出。在给药管1的上端设置一个限位槽6,一个限位卡5套住推进杆2并卡在限位槽6内,从而当给药管1内注满药液时,限位卡5能固定住推进杆2防止其运动,进而避免推进杆2在不使用时挤出药液8。
在本产品未使用时,推进杆2与给药管1是一体式的,密封帽4与限位卡5是脱离给药管1的,在准备使用时,推动推进杆2将药液8抽入到给药管1内,待给药管1注满药液8后,套上密封帽4并且将限位卡5套在限位槽6上。本产品使用时,取下密封帽4及限位卡5,朝病体方向推动推进杆2,这时药液8由液态变成雾状喷射到病体上。本产品可单手操作,故给药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纳联合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纳联合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