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9071.3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袁佑新;谭思云;邹维军;肖义平;彭友亮;常雨芳;陈刚;朱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76 | 分类号: | B29C45/7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高效 注塑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控制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CPU高集成度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在注塑机控制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注塑机微机控制器的核心。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单CPU为核心,用液晶显示屏作为人机对话界面,可以对注塑机的整个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并有良好的显示界面,能对运行参数进行调节,并能显示当前注塑机的工作状态。对各控制量,除温度控制外,对流量、压力、位置的控制一般为开环控制,控制精度不高。虽然近年来多以电子尺代替行程开关来实现位置控制,精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单CPU的计算能力有限,不能对各参量实现全闭环控制及大幅度提高其控制精度和控制的可靠性。
目前国内有相关的产品,如海天公司的360T,基本可以实现对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的控制,然而在稳定性、可靠性和能耗上都不尽人意。国内也有相关的专利发明,如:注塑机控制系统CN89101213.3和注塑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200410081266.X等,但是这些产品和专利的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体积大,集成度低,硬件复杂,能耗高,性价比低。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注塑机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控制精度高和性能稳定可靠的多CPU高集成度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三个CPU和与之相连的多个控制模块组成。其中,三个CPU通过I2C总线连在一起协调进行数据通信,并且第一CPU通过SPI总线与I/O扩展、I/O扫描和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换,第二CPU对压力和位移量等参数的过程控制通过485串行总线接口与上位机完成数据通讯,第三CPU通过SPI总线与温度控制模块、DO控制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1.可以对注塑机工艺流程中的各个参量实现全闭环控制,并能够对温度控制采用自适应控制来实现动态和静态控制精度的提高。
2.采用三个微处理器为主体,电路集成度高,大板结构,维修方便,处理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实时性好。
3.自动化程度提高,自动调节注射参数、自动整定各闭环控制参数等。同时,注塑机的电子控制器的网络功能也将加强,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实现注塑机的远程控制及多台注塑机参数复制及群控,可靠性高,实时性强。
4.液压控制采用变频器控制,同时采用0-3A的恒流源控制电磁阀,节电效率可达到90%使系统大大节约了能源。
5.位置控制采用电子尺,提高了控制精度,且液压控制和位置控制的输入输出信号采用光耦合器控制传输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
6.电源模块简化,采用24V统一给CPU和电磁阀供电,电源采用自修整技术,减少了电压波动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7.串口输出采用不断刷新技术回馈检查,所有调试均通过软件实现。
总之,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三个CPU能够协调的运行,对注塑机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的、有效的和全面的监控,从而提高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硬体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利于外部配线和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多CPU高集成度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CPU高集成度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其采用多CPU主从方式结构来控制注塑机的注塑过程、温度、人机界面、远端监视等工作。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CPU高集成度全自动高效的注塑机控制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三个CPU和与之相连的多个控制模块组成,其中:三个CPU通过I2C总线连在一起协调进行数据通信,并且第一CPU通过SPI总线与I/O扩展、I/O扫描和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换,第二CPU对压力和位移量等参数的过程控制通过485串行总线接口与上位机完成数据通讯,第二CPU由数据线与流量控制模块直接交换数据,第三CPU通过SPI总线与温度控制模块、DO控制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所述的所有CPU都采用单片机,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0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压缩装置
- 下一篇:基于视觉的多自由度机械手闭环定位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