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层共挤螺旋模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8694.9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9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祥;向友生;陈卫兵;严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中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55/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12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螺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塑料挤出吹塑薄膜设备中的一个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三层共挤螺旋模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层共挤螺旋模头,在螺旋流道的设计上大都采用设置好的螺旋升角、漏流角后,以一定的导程,螺旋从始至终逐渐的退出。这样的设计,模具的螺旋参数即使很合适,也会产生诸如流道线、厚薄上有极厚点或极薄点现象,因为漏流处向流道方向流出的熔体流程短,温度要低一些,而沿螺槽根部流动的熔体,其流程长,温度要偏高些,在熔体沿螺旋体轴向,向模口方向流动时,其在螺旋体圆周上就存在温度和流速的差异。出口模吹胀时,温度高的地方会出现极厚点,低的地方则出现极薄点。在生产带色母的原料时,更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如:生产牛奶膜或黑白保护膜时,薄膜纵向沿圆周方向会产生黑白道现象。),影响薄膜制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三层共挤螺旋模头。它有效地提高螺旋流道对熔体的分流均匀性,从而提高薄膜制品的厚薄度,减少有色薄膜的色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三层共挤螺旋模头,它包括内层螺旋体、中层螺旋体、外层螺旋体,其特征在于在内层螺旋体上有内层环形槽,在中层螺旋体上有中层环形槽,在外层螺旋体上有外层环形槽,所述的内层环形槽位于内层螺旋体上内层螺旋流道的末端,所述的中层环形槽位于中层螺旋体上中层螺旋流道的末端,所述的外层环形槽位于外层螺旋体上外层螺旋流道的末端;所述内层环形槽与内层螺旋流道、中层环形槽与中层螺旋流道及外层环形槽与外层螺旋流道的连接处为渐变式圆周斜口平面。
本实用新型三层共挤螺旋模头在螺旋流道的设计上采用了环形槽及渐变式圆周斜面,将螺旋槽及漏流处出来的塑料熔体,在环形槽内融合、汇合在一起,由于螺旋槽内的熔体在漏流的同时,沿圆周方向旋转,所以环形槽设置在螺旋流道的尾部且由渐变式圆周斜口与环形槽底部相适,让熔体在环型槽内融合并产生一定的旋转,使料流、料速、完全均化,从而提高塑料熔体出模口时分布的均匀性,提高薄膜厚薄度,降低色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环形槽与螺旋槽连接处的结构展开图。
图中1.内层螺旋体,2.中层螺旋体,3.外层螺旋体,11.内层环形槽,12.内层螺旋流道(或称内层螺旋槽),21.中层环形槽,22.中层螺旋流道(或称中层螺旋槽),31.外层环形槽,32.外层螺旋流道(或称外层螺旋槽),4.渐变式圆周斜口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三层共挤螺旋模头,它包括内层螺旋体1、中层螺旋体2、外层螺旋体3,其特征在于在内层螺旋体1上有内层环形槽11,在中层螺旋体2上有中层环形槽21,在外层螺旋体3上有外层环形槽31,所述的内层环形槽11位于内层螺旋体1上内层螺旋流道12的末端,所述的中层环形槽21位于中层螺旋体2上中层螺旋流道22的末端,所述的外层环形槽31位于外层螺旋体3上外层螺旋流道32的末端;所述内层环形槽11与内层螺旋流道12、中层环形槽21与中层螺旋流道22及外层环形槽31与外层螺旋流道32的连接处为渐变式圆周斜口平面4(如图1、图2所示)。
在三层共挤螺旋模头的内层螺旋体1、中层螺旋体2、外层螺旋体3上分别设计有环形槽11、21、31,环形槽位于各层螺旋体的螺旋流道12、22、32的末端,环形槽底部中心即为螺旋的止点,熔体经各螺旋分流后,经入环形槽内汇合,环形槽的设计及其与螺旋槽的连接处见附图2,螺旋槽尾部至环形槽底部中心由渐变式圆周斜口平面4过渡,如图2中上部斜线部分,这使沿螺旋槽根部流动的高温熔体在此得到分散,进入环形槽后与螺槽旋向产生旋转,各螺旋槽流出熔体在此得到再次充分的融合均化。在经环形槽后,各层熔体在流道内沿圆周分布的温度及速度更加均匀一致,从而达到提高薄膜厚薄度,减少色差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中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中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头发变形的耳麦
- 下一篇:一种带有控制装置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