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腰椎牵引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8341.9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曾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浩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腰椎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器,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腰椎牵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退化性改变后,纤维环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易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向外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症状。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和临床牵引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因涉及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风险。牵引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在特定的场合下,患者卧床牵引才能进行,而且需要连续性地治疗才会有一定的疗效。其牵引方法是将一根胸带固定在患者胸上,并由吊带将胸带固定在床的头部一端;再将一根腰带固定在患者的腰上,再由吊带将一端固定在腰带上,另一端悬挂重物,利用重物下垂的拉力来拉伸腰椎,使腰椎脱出的部位复位。这种牵引术对治疗者极为不方便,特别是对轻度腰椎间盘脱出症或是上班族的患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到特定的治疗场合治疗,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佩带在身体上,通过腰带和胸带之间的支撑气缸扩展腰带和胸带之间的间距,以对人体腰椎进行拉伸治疗,不需要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的便携式腰椎牵引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便携式腰椎牵引器,它由腰带,胸带,支撑气缸构成,其特征在于:腰带的上方设置有胸带,腰带和胸带之间设置有支撑气缸,腰带的下方边缘和胸带的上方边缘分别设置有耳片,支撑气缸通过耳片分别与腰带和胸带固定连接。
所述的腰带和胸带两端分别装有锁紧带,一端的锁紧带上装有带扣,另一端的锁紧带上设置有扣眼。
所述的支撑气缸之间通过气管贯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气缸上装有充、放气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便携式腰椎牵引器是通过在腰带和胸带之间设置的支撑气缸来扩展腰带和胸带之间的间距,达到对人体腰椎的拉伸而进行的物理治疗。不需要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解决了现有的腰椎牵引术治疗要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要花去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对轻度腰椎间盘脱出症或是上班族的患者,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该便携式牵引器设计合理、轻便小巧、使用方便,可采用行、坐、卧、立、等姿势进行牵引康复,使患者在轻松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方便的工作和生活。
附图说明:
附图为便携式腰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腰带,2、胸带,3、支撑气缸,4、带扣,5、扣眼,6、锁紧带,7、耳片,8、气管,9、充、放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便携式腰椎牵引器由腰带1,胸带2,支撑气缸3构成,腰带1的上方设置有胸带2。腰带1和胸带2两端分别装有锁紧带6,一端的锁紧带6上装有带扣4,另一端的锁紧带6上设置有扣眼5。锁紧带6的作用是将腰带1和胸带2固定于人体上。腰带1和胸带2用硬质皮革做面料,用软质材料做衬里。腰带1和胸带2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3个微型的支撑气缸3。支撑气缸3之间经气管8贯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气缸3上设置有充、放气嘴9。
腰带1的下方边缘和胸带2的上方边缘分别设置有3个耳片7,支撑气缸3通过耳片7分别与腰带1和胸带2固定连接。支撑气缸3的作用是用于扩展腰带1和胸带2之间的间距,以对人体腰椎施与拉伸,以进行物理治疗(参见附图)。
该便携式腰椎牵引器使用时,先将腰带1通过锁紧带6固定于腰部两侧髂骨上方,再将胸带2通过锁紧带6固定于胸部下方。然后利用气源(手动汽筒、专用电动汽筒、专用汽泵等)通过充、放气嘴9加气,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腰椎间盘脱出症轻重,可在0.2-0.4兆帕之间选择不同的牵引力,利用髂骨和胸廓的支撑作用进行牵引。牵引结束后,通过充、放气嘴9排空支撑气缸3内的气体,解下腰带1和胸带2即可。
本实用新型直接佩带在患者的身体上使用,并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不受时间和场所限制,行、立、坐、卧均可使用,具有使用轻巧、自我操作方便、不影响学习和工作、治疗效果好的显著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浩,未经曾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