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气囊排便引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28248.8 | 申请日: | 200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0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静兰 |
| 主分类号: | A61F5/44 | 分类号: | A61F5/44;A61B10/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排便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多气囊排便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还未出现大便失禁的腹泻患者所需的相关护理产品,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和家属大多依靠频繁的清洗患者肛周皮肤,更换卫生纸、尿布、床单、中单等传统方法解决失禁的护理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护士和家属劳动强度非常大,护理成本非常高,更重要的是患者肛周皮肤长时间接受排泄物的刺激,皮肤很易出现潮红、破损、出血、疼痛、湿疹、溃烂甚至压疮等护理并发症,同时此类患者由于诊疗的需要经常要留取标本做常规、潜血以及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传统的护理方法很难留取合格的标本,这样会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准确,从而贻误患者的诊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气囊排便引流装置,可以适用于排稀水样大便的患者,便于大便的排出和引流,同时也方便留取此类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特别是方便留取大便培养标本,防止人为污染,从而在标本留取环节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气囊排便引流装置,导管前端设有多个气囊,每个气囊上设有气囊压力调节管,气囊压力调节管上设有气囊压力调节阀,导管通过转接头与导流管连接。
气囊充气后为圆柱形。
所述的气囊数量为两个。
导流管上设有储液瓶。
储液瓶下方设有排液口。
所述的导管前端还设有侧流孔。
所述的侧流孔有多个。
所述的侧流孔为三个,每个在圆周上间距120°。
导管上还设有缩窄段。
气囊压力调节管有部分与导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气囊排便引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用引流导管,并在导管上设置多个气囊,可以很好的避免大便失禁的腹泻患者肛周皮肤出现潮红、破损、出血、疼痛、湿疹、溃烂甚至压疮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肛周皮肤的清洁,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保持了床单位的整洁。大大减少了护士和家属为大便失禁的腹泻患者频繁清洗肛周皮肤,更换卫生纸、尿布、床单、中单等护理工作量,减轻了其劳动强度,特别是对于入住在ICU的此类患者,可以为ICU护士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让其有更多的精力去观察病情和实施抢救性治疗;大大节约了护理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
2、设置的储液瓶,便于留取此类患者的大便标本,防止人为的污染,在标本留取环节很好地确保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便于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尽快提高治疗效果。也便于准确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保证了24小时出入液量记录的准确性,为医生更好的实施补液治疗提供依据。
3、本使用新型设计有两个气囊,一是圆柱形的气囊方便导管的固定,防止脱出;二是气囊也可以起到防止大便直接流出体外,污染皮肤及床单;三是双气囊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个气囊长时间打气而造成直肠组织局部粘膜的缺血坏死,而在放气时大便又易从导管旁边流出等弊端,同时气囊的位置位于直肠以及和乙状结肠交界处,避开了体内的排便感受器,防止因为人为刺激患者排便而导致导管移位或脱出;另外在导管中部设有一个缩窄段,可以减轻肛门括约肌的张力,有利于其收缩,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4、在导管前端设置的侧流孔,增加了引流的入口,便于导管侧面大便的引流,气囊压力调节管有部分与导管连接在一起,在体外部分才与导管分开,可以避免气囊压力调节管的长度与导管不一致,从而造成气囊压力调节管在体内的扭曲变形甚至堵塞,而且还可以使气囊压力调节管与导管之间外形过渡平滑,避免大便从气囊压力调节管与导管之间的缝隙中溢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多气囊排便引流装置,导管5前端设有多个气囊2,每个气囊2上设有气囊压力调节管4,气囊压力调节管4上设有气囊压力调节阀6,导管5通过转接头9与导流管7连接。
气囊2充气后为圆柱形,。
所述的气囊2数量为两个。
导流管7上设有储液瓶8。
储液瓶8下方设有排液口10。
所述的导管5前端还设有侧流孔1。
所述的侧流孔1有多个。
所述的侧流孔1为三个,每个在圆周上间距120°。
导管5上还设有缩窄段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静兰,未经刘静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2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