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牵引盘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8123.5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5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涛;徐铁军;陆剑民;徐敏;蔡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盘,是一种利用旧导线牵引新导线的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利用旧导线牵引新导线的作业工具,结构复杂,在配网施工中,搬运不方便,不适应野外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搬运方便的人力牵引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人力牵引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盘、支撑轮、下转动盘、上转动盘、操作杆、中心轴;固定盘的上面设有3-10个支撑轮,固定盘的上面中部设有轴槽;下转动盘由底盘和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组成,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的外径小于底盘的外径,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的下端与底盘的上面焊接,底盘的中心部位设有传动轴孔,传动轴孔内设有凹槽;下转动盘的底盘搁置在支撑轮上;中心轴的下端部设有齿状条,中心轴的上端部设有操作杆孔;中心轴的下端穿过下转动盘的环状体、传动轴孔后位于固定盘上的轴槽内,中心轴上的齿状条插入传动轴孔内的凹槽内;上转动盘的中心部位设有轴孔,中心轴的上端部穿过上转动盘的轴孔,操作杆的一端穿过中心轴的上端部的操作杆孔,上转动盘与下转动盘的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的上端插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便于搬运。本实用新型由固定盘、支撑轮、下转动盘、上转动盘、操作杆、中心轴组成,部件较少,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固定盘、支撑轮、下转动盘、上转动盘、操作杆、中心轴采用组装结构形式,由于可装拆的优点,方便野外作业。全部重量只有124公斤,由4人即可远距离搬运;由于其重量轻的优点,方便野外作业。
2、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含人员的操作范围在内,整个占地面积不足三个平方米;这样大大地减少了青苗补偿费用,为减低施工成本起了很大的作用。
3、施工人员少,操作简单:本牵引盘只需由4人操作,围绕中心轴转动操作杆,就可牵引旧导线;并将旧导线同时回收打捆好,待新线到位后,只须将操作杆抽出,再将上转动盘出中心轴,收好的旧导线即可以从下转动盘内自由脱出,为降低施工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4、装拆自如,高效快捷:安装和拆卸只须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为施工的高效快捷提供了时间保证为降低施工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固定盘,2-轴槽,3-支撑轮,4-下转动盘,5-底盘,6-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7-传动轴孔,8-上转动盘,9-轴孔,10-操作杆,11-中心轴,12-齿状条,13-操作杆孔,14-挂环,15-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人力牵引盘,它包括固定盘1、支撑轮3、下转动盘4、上转动盘8、操作杆10、中心轴11;如图1、图2所示,固定盘1的上面设有3-10个支撑轮3(本实施例采用3个,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多个),固定盘1的上面中部设有轴槽2(中心轴11的下端能在轴槽内旋转),固定盘1上焊接有挂环14(作用是方便搬运),固定盘1上设有孔(本实施例采用4个孔,是为了减轻重量,方便搬运);
如图1、图3所示,下转动盘4由底盘5和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6组成,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6的外径小于底盘5的外径,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6的下端与底盘5的上面焊接,底盘5的中心部位设有传动轴孔7,传动轴孔7内设有凹槽;如图3所示,底盘5由中心板、内环板、外环板、底钢筋组成,中心板位于内环板内,内环板位于外环板内,中心板、内环板、外环板分别与底钢筋焊接(目的是为了减轻重量,方便搬运;也可采用整体结构),中心板上设有传动轴孔7(凹槽由底钢筋凸出构成);用于盘绕旧导线的环状体6由竖钢筋、上环板组成,竖钢筋的上端部与上环板焊接,3-30个竖钢筋沿上环板的圆周布置(竖钢筋采用3个以上,本实施例采用14个),竖钢筋的下端与底盘5的上面焊接(目的是为了减轻重量,方便搬运;也可采用筒体);下转动盘4的底盘5搁置在支撑轮3上(即下转动盘能在支撑轮上旋转;支撑轮也可采用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未经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进退装置的产品构造
- 下一篇: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新型低压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