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集成型双通道阳光及环境光双功能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8070.7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7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法;李鄂胜;王清平;吕周;王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集成 双通道 阳光 环境 功能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传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集成型双通道阳光及环境光双功能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车内传感器系统的研究逐步提高,为了能提供更加舒适的车内环境,在传统空调控制系统的温度传感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阳光传感器;另外,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其内部结构的高效性,人们还在车内使用环境光传感器,将可见光的光照强度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到汽车的车灯和仪表背景光源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来自环境光传感器的电信号识别环境的可见度,并自动开启或调节车灯和仪表背景光的强度。现在一般的设计是将阳光传感器与环境光传感器相互分离,每一个都是单独设计并且单独工作的。这样做不仅令传感器的成本较高,整个车内的线束也比较复杂,并且占用汽车仪表台的有限空间,增加仪表台造型设计和模具的复杂程度(必须开两个安装孔),相应安装成本和潜在失效率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集成型双通道阳光及环境光双功能传感器,既能够感受光照强度对车内温度进行调节,又能够感受环境光照对汽车大灯或仪表板背景光进行调节,节省生产成本,简化车内线束,减少汽车仪表台的空间占用量,简化仪表台设计和模具的加工。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集成型双通道阳光及环境光双功能传感器,包括:一座体,其顶部向内凹陷有容纳腔;一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三组光敏组件,通过一基座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一罩盖,扣设于所述座体顶部;一组插脚,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相连接,且部分插脚与每一所述光敏组件相对应;所述光敏组件分为位于基座前部两端的阳光光敏组件,以及垂直位于基座顶部的环境光光敏组件,且每一阳光光敏组件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α,10°<α<80°,两组阳光光敏组件之间具有夹角β,0°<β<18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朝向车辆行驶方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一光敏组件都包括光敏元件和覆于其上的导光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一组插脚内,至少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阳光接地插脚和环境光接地插脚,以及两个两组阳光输出插脚和一个环境光输出插脚,还包括一个环境光电源插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体下部设有输出口,所述插脚容设于该输出口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光敏组件的安装面,该等安装面倾斜水平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包括两个阳光光敏组件和一个环境光光敏组件,该等光敏组件位于一个基座上,既能够感受光照强度对车内温度进行调节,又能够感受环境光照强度对汽车大灯或仪表板背景光进行调节,节约成本,增大仪表台空间,减化车内线束。同时,每一阳光光敏组件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α,10°<α<80°,两组阳光光敏组件之间具有夹角β,0°<β<180°,使阳光光敏组件很好的感受到来自驾驶座左前方的光照强度,以及来自副驾驶座右前方的光照强度,让空调的控制更加准确,单独的对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控制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敏组件与基座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座体1,容纳腔11,输出口12,印刷电路板2,光敏组件3,左阳光光敏组件31,右阳光光敏组件32,环境光光敏组件33,光敏元件34,导光体35,罩盖4,插脚5,环境光电源插脚50,环境光接地插脚51,环境光输出插脚52,阳光接地插脚53,阳光输出插脚54,基座6,安装面60,车辆行驶方向A,基座中心O,夹角α,夹角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