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7985.6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段轶凡;胡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E04H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高层建筑 紧急 疏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急避险用结构,具体属于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条文严谨细致,在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和电气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兼顾防火安全性和投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有时达不到法规要求,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高层建筑不但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而且现代化设施多,如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竖向管井多,加上可燃装修材料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烟囱效应和风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疏散时间长。有资料统计,在正常情况下,要将-幢30层高,每层有240个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所需的时间约78分钟。火灾逃生必须分秒必争。在发生火灾时,一般人们采取的疏散模式是:从室内空间→门→走道→楼梯间→垂直移动→通往最后出口或安全区的水平移动,疏散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室内空间→门。第二阶段:房间门→走廊→楼梯间;第三阶段:垂直移动阶段;第四阶段:通过最后出口之水平移动阶段。通常地,针对第三阶段即垂直移动阶段的现有技术是设置专用楼梯通道(加设防火门及安全出口提示标识),这种通道和一般楼道区别不大,上、下行费时较多,不利于紧急疏散。还有一种滑道式消防通道,其功能较楼梯式通道有明显改善,不足之处是各种通道的工程量大,造价高,且人们使用过程中受重力加速度的影响,落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又如,一种临近窗口的附墙消防梯,其不足是逃生速度慢,不适应多人紧急逃离,且产生了新的治安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疏散花费时间较多,或工程量大、造价高,或不适应多人紧急逃离等不足,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紧急垂直疏散结构,达到疏散速度快、结构简单、造价合理、适于多人同时疏散、适于日常演练、设施重复利用率高的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其在于:其由滑杆、踏板、护墙、顶板、防火疏散门、裙楼屋面板、防火疏散门组成;其紧急疏散室设在商用高层建筑的一端侧联体建造并与商用高层建筑等高;滑杆连接于顶板及裙楼屋面板之间,与每层楼地板标高一致并相连的设有踏板,在每层楼的一端侧墙体上安装防火疏散门,踏板与防火疏散门相通;踏板与滑杆之间的距离以使逃生者顺畅下滑为准。
其在于:每相邻的楼层的防火疏散门为横向错位安装。
其在于:每二层楼为一个下滑段。
其在于:每相邻的楼层的踏板为错位布局。
其在于:根据商用高层建筑侧墙的宽度安装不少于二个滑杆,并为两排布局,每相邻的滑杆之间的间距以使逃生者互不阻碍为准。
其在于:在踏板上设置有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
1)采取了垂直路径,所用时间比其它方式更短,紧急疏散速度快;2)结构简单,造价合理;3)适于多人同时疏散;4)适于组织人员演练,设施重复利用率高,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其设在商用高层建筑的一端侧墙联体建造并与商用高层建筑等高;其由滑杆1、踏板2、护墙3、顶板4、防火疏散门5、裙楼屋面板7、防火疏散门8组成;滑杆1在顶板4及裙楼屋面板7之间采用螺栓及浇注予以固定,滑杆1应避开防火疏散门5的开启范围;与每层楼地板标高一致并相连的设有踏板2,踏板2的建造方式同层楼地板,并且使每相邻的楼层的踏板2为错位布局,即一层的踏板2与侧墙建造为一体时,则另一层的踏板2与相对的护墙3建造为一体;在每层楼的一端侧墙体上安装防火疏散门5,每相邻的楼层的防火疏散门5为横向错位安装;踏板2与防火疏散门5相通;踏板2与滑杆1之间的距离以使逃生者顺畅下滑为准,一般为80厘米;每二层楼为一个下滑段;根据商用高层建筑侧墙的宽度安装不少于二个滑杆1,每相邻的滑杆1之间的间距以使逃生者互不阻碍为准,一般为100厘米。为了防止逃生者在落在踏板2后产生刚性接触而感到不舒服,故在踏板2上设置铺垫或粘结具有弹性的缓冲层6。
原理
一旦高楼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楼内人员紧急疏散时,可沿同层楼道穿过防火疏散门5进入紧急避险室空间,各层逃生人员在避险室内,即可利用已有的滑杆1进行垂直疏散,逃生人员每滑落两层,脚即落到逃生踏板2上,之后可利用另一排的滑杆1继续滑落,如此交替进行,一直进入避险室底部,再穿过通向高楼裙楼屋面层的防火疏散门8,即可完全脱险。因采取了垂直路径,所用时间比其它方式更短,更利于完成紧急疏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静电除尘的成套碾碎设备
- 下一篇:半导体窄光谱妇科疾病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