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辐射端口的矩形对称排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7739.0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石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08 | 分类号: | H01Q13/08;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d scdma 极化 智能 天线 辐射 端口 矩形 对称 排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尤其涉及一种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辐射端口的矩形对称排布结构。
背景技术
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是TD-SCDMA系统广为应用的一种智能天线,由于其采用了天线阵列技术导致其端口数较多也较为集中;为了保证天线安装的方便,其各端口间距不可小于42mm。另外,由于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端口需要与内部校准电路相连接,为了保证各天线端口到校准端口的幅度相位一致性,每个天线端口到校准电路的同轴线长度都应该严格相等。
如图1,传统的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端口的结构是:端口数为8+1个,8个端口连接天线辐射单元称之为辐射端口,一个端口连接校准单元称之为校准端口。其中第1、2、3、4辐射端口是第一组极化阵列的辐射端口,呈直线等距离排列在面板的上排,第5、6、7、8辐射端口是第二组极化阵列的辐射端口,和置于中间的校准端口一起,呈直线等距离排列在面板的下排。第1、5辐射端口,第2、6辐射端口,第3、7辐射端口和第4、8辐射端口分别与智能天线内部对应的辐射单元连接;校准端口和智能天线内部的校准单元连接。
传统的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端口结构由于其结构只分为上下两排,且上下两排不对称,这样的结构在其连接辐射端口的同轴线长度相等的条件下,并不能保证同轴线折弯形式完全一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辐射端口的矩形对称排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通过对目前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端口排布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包括辐射端口面板、标准电路板、同轴线、8个辐射端口和1个校准端口;
在辐射端口面板上,第1、2、5、6辐射端口的中心和第3、4、7、8辐射端口的中心分别排布于边长为42~100mm的矩形顶点之上;并使这两个矩形与校准端口中心对称,且使两矩形与校准端口相邻的四个顶点至校准端口的距离为42~100mm;
第1、5辐射端口,第2、6辐射端口,第3、7辐射端口和第4、8辐射端口分别通过长度和折弯形式完全一样的同轴线与标准电路板上对应的辐射单元连接;校准端口和标准电路板上对应的校准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辐射端口采用矩形对称排布结构,在保证各端口间距不小于42mm的前提下,不仅使每个辐射端口长度相等的同轴线在与校准电路相连接更为方便,而且使同轴线的折弯形式也完全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因同轴线不同的折弯形式对智能天线校准参数产生“幅度偏差”和“相位偏差”的影响。
②由于同轴线的折弯形式完全一致,所以可以通过对同轴线安装前的预成型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③CAL位置明显、突出、不易被混淆,工程安装时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④适用于对各辐射端口幅度相位一致性有较高要求的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传统辐射端口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辐射端口矩形对称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辐射端口连接校准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辐射端口连线校准电路立体图。
其中:
A-辐射端口面板;
B-标准电路板;
C-同轴线;
1-第1辐射端口;
2-第2辐射端口;
3-第3辐射端口;
4-第4辐射端口;
5-第5辐射端口;
6-第6辐射端口;
7-第7辐射端口;
8-第81辐射端口;
CAL-校准端口。
英译汉:
1、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即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
2、CAL——Cal ibrate,校准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总体
如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辐射端口面板A、标准电路板B、同轴线C、8个辐射端口和1个校准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