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复合纺纱的长丝定位主动喂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7501.8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林;夏治刚;崔卫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H13/04 | 分类号: | D01H13/04;D01H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复合 纺纱 长丝 定位 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复合纺纱长丝定位主动喂入装置,属于纺织加工领域。
技术背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92843,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在环锭细纱机的牵伸机构上,从粗纱筒管退绕下来的两根短纤维粗纱,分别经导纱喇叭平行进入牵伸区进行牵伸;两根长丝从前罗拉后端喂入,在前钳口处分别与两根粗纱须条汇合;经牵伸的两根粗纱须条与两根长丝从前钳口输出后进入加捻三角区加捻,然后卷绕在细纱筒管成纱,根据两根粗纱须条与两根长丝相对位置不同,形成各种结构的纱线。该方法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超高支纱线的纺制,而且可实现传统环锭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优点。目前工厂生产中所用的系统定位装置,由于距离前罗拉钳口较远,定位效果不稳定,使得长丝和纤维须条在前罗拉钳口汇聚时候产生的波动或颤动较大,从而对成纱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大部分长丝一般从前罗拉后方进行被动地喂入,观察和操作不便,并且容易打滑。虽然有些主动长丝喂入装置能够实现长丝的主动喂入,但是不能保证长丝在前罗拉钳口的平稳性,并且大部分长丝主动喂入装置没有和准确定位装置进行有效地结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丝张力可控、能够实现准确定位的长丝主动喂入装置。
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嵌入式复合纺纱长丝定位主动喂入装置由压丝辊、定位架、固定架(10)、弹簧(11)等组成,其中定位架的架体(12)两侧对称设置有张力螺杆(4)、定位杆(15),压丝辊的中轴(1)上对称开有固定卡槽(2)、弹簧挂槽(3),固定架(10)对称固定连接在架体(12)上,压丝辊中轴(1)上的固定卡槽(2)卡装在固定架(10)上,弹簧(11)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0)上,另一端连接在压丝辊中轴(1)的弹簧挂槽(3)上。
所述的张力螺杆(4)上设有定位导丝帽(5)(9)、导丝盘(6)(8)、张力弹簧(7),导丝盘(6)(8)分别套装在定位导丝帽(5)(9),导丝盘(6)(8)设置在定位导丝帽(5)(9)之间,导丝盘(6)(8)和定位导丝帽(5)(9)分别形成张力槽,张力弹簧(7)设置在导丝盘(6)(8)之间。
所述的定位杆(15)上对称开有导丝槽(13)(14)。
所述的张力螺杆(4)、定位杆(15)相互平行。
所述的导丝槽(13)(14)与张力槽相互对应,并分别在同一截面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长丝张力控制、准确定位与主动喂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时长丝主动主动地准确、均匀喂入,避免了长丝在喂入前钳口前抖动或颤动,防止嵌入式复合纺纱过程短纤维因长丝不均匀喂入而发生意外牵伸,大大提高了嵌入式复合纺纱质量,特别是进一步改善纱线条干均匀度。长丝定位杆上设置的张力槽和对应的定位槽可调,为嵌入式复合纺纱工艺调节提供便利;压丝辊能与前上胶辊形成新的长丝喂入钳口,实现长丝从细纱机前方直接喂入,避免长丝传统地从前罗拉钳口后方进行喂入的不便,从而大大简便长丝喂入和长丝纺纱接头等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使用不改变原细纱机结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机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复合纺纱长丝定位主动喂入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棒预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细纱机主动式长丝喂入粗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