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7010.3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原瑞成;周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泽尔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丛维东 |
地址: | 2614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空调 外置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机空调用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其单纯的制冷、制热功能已满足不了人们对居室空气品质的进一步要求,人们希望在使用空调器时能强化空调器已具有的空气净化功能,现有的房间空调器用空气净化装置一般是采用内置滤网、电子集尘器的形式,由于其受空调器内部空间的限制,其对空气净化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如不及时清洗和维护,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放置于分体式空调内机的外部进风口处、利用空调器自身的风机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功能、不受空调器内部空间的限制、易于拆装和清洗、空气净化效果好的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是由分体式空调机组成,其特点是在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进风口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是安装在室内机的外部的进风口处。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空气净化装置是电子集尘器、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器、具有除尘、除臭、除菌、除有害气体的过滤材料层、香味发生材料层的一种或是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分体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按装的具有除尘、除臭、除菌、除有害气体、香味发生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采用电子集尘器、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器、具有除尘、除臭、除菌、除有害气体的过滤材料层、香味发生材料层中的一种或是任意组合,当分体空调机的风机工作时,由于空气净化装置按装在进风口处,气流会首先通过空气净化装置,这样空气中的灰尘、病菌、异味、有害气体等被空气净化装置除去,从空调器出风口出来洁净的空气,从而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的目的;空气净化装置不受空调器制冷制热的限制,可以单独控制或者与空调机同步,单独控制空调器的风机和空气净化装置的开启,可以使该装置成为一个独立的空气净化单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见图1,是在分体式空调机1的室内机2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3,该空气净化装置3可以是电子集尘器、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器、具有除尘、除臭、除菌、除有害气体的过滤材料层、香味发生材料层中的一种或是任意组合,本实施例采用的空气化装置3为电子集尘器,是利用高压集尘的原理,将通过的灰尘电离而带上正电,被静电场推向负极而达到收集的目的,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实施例2,一种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见图1,是在分体式空调机1的室内机2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3,本实施例采用的空气化装置3为具有除臭功能的活性炭过滤器,活性过滤器是在聚胺脂泡沫上喷涂有活性炭浆,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实施例3,一种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见图2,是在分体式空调机1的室内机2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3,本实施例采用的空气化装置3是在空调器室内机2的进风口处并列按装有除尘功能的电子集尘器和甲醛去除剂过滤器,实现了既能除尘也能除醛的两种功能,这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实施例4,一种分体式空调外置式空气净化装置,见图3,是在分体式空调机1的室内机2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3,本实施例采用的空气化装置3是在空调器室内机2的进风口处上下依次按装有电子集尘器、光催化器、离子发生器,实现了除尘、除菌、清新空气的多功能化,这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泽尔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泽尔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