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计算机机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6872.4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式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式河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30;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凤***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计算机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进,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愈来愈趋向于向多功能、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机箱只设置了一个电源为整个计算机系统供电,虽然这种电源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当电源突然出现故障或突然断电时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停止运行,这样大量的宝贵数据会丢失,在停机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有的甚至无法挽回。另外,计算机在运作时会散发热量,多数的机箱是通过风扇和散热口来释放机箱内部的热量的,然而现有的机箱散热效果不是很好,所以经常因为机箱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机器的运转,出现速度减慢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死机现象,所以人们在使用时不得不将机箱的箱盖拆下,以通过增大通风面积来提高机箱的散热效果,但是这样不仅不美观,而且由于将箱盖拆下来以后,使机箱内部的零部件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容易落入灰尘或异物而影响正常使用,降低了机箱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有效防止系统停止运行,从而便于保护计算机数据,且散热效果好的多功能计算机机箱。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计算机机箱,由机箱本体、主电源和箱盖构成,箱盖设在连接在机箱本体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机箱本体的内壁上固定上电源模块盒,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固定在电源模块盒内,在机箱本体的顶盖上设有风扇,在箱盖上设有活动式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风扇上设有防尘罩。
所述的机箱本体上设有一个抽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机箱本体内设置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在计算机电源突然出现故障或突然断电时,辅助电源工作,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保存大量数据,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将主电源和辅助电源设置在电源模块盒内,这样便于维修和安装;另外,通过在机箱本体的顶盖上设置风扇,在机箱本体上设置百叶窗,这样可以在不拆卸箱盖的情况下增大散热面积,加快机箱内部的热量排出,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对机箱内部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和灰尘的进入,有效提高了机箱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系统停止运行,便于保护计算机数据,提高了机箱的散热效果,延长了机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多功能计算机机箱,由机箱本体1、主电源4和箱盖2构成,箱盖2设在连接在机箱本体1的侧壁上,便于拆卸维修,其特征在于:在机箱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上电源模块盒3,主电源4和辅助电源5固定在电源模块盒3内,这样便于维修和安装,通过主电源4和辅助电源5可以在计算机电源突然出现故障或突然断电时,会使计算机系统能正常运行,这样大量的宝贵数据可得以保存,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防止操作人员做无用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机箱本体1的顶盖上设有风扇6,在箱盖2上设有活动式百叶窗7,通过在机箱本体1上加设风扇6和百叶窗7,这样可以在不拆卸箱盖2的情况下增大散热面积,从而加快了机箱本体1内部热量的排出,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对机箱本体1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这样有效延长了机箱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风扇6上设有防尘罩9,通过防尘罩9可以防止灰尘从风扇6处进入机箱本体1内部,可有效防止机箱本体1内部的零部件损坏,延长机箱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机箱本体1上还设有一个抽屉8,抽屉8是一个与机箱本体1的内导轨滑动配合的抽屉,通过抽屉8可以用来盛装经常使用的光盘或常用的维修器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机箱内的闲置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找到,而且不占用电脑桌桌面的空间,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能有效防止系统停止运行,从而便于保护计算机数据,且可提高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机箱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式河,未经孙式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6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