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风压钎头尾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6007.X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保顺 |
主分类号: | E21B10/36 | 分类号: | E21B10/3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02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压 头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工程用钎头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风压钎头的尾管。
背景技术
高风压钎头是用于高风压冲击器上的一种重要配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为1-2MPa的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往复高速运动,打击钎头尾部,通过钎头头部镶嵌的合金齿来破碎岩石,高压气体通过钻杆内孔将碎石粉末吹出岩石孔,实现钻孔。在此过程中,易在活塞与钎头打击面处形成高压涡流,使得尾管近打击面处承受着强大的循环剪应力,再加上高温环境,尾管易在此处断裂。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尼龙和高密度聚乙烯作为尾管材料,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成型。随着冲击器使用气压的不断提高,这类尾管很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损坏,严重地影响了凿岩系统的效率和钎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风压钎头尾管,以解决高风压钎头尾管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风压钎头尾管,包括用于嵌装于钎头尾部内孔内的固定部;用于滑动安装于活塞内孔内的滑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滑动部设有作为气流通道的轴向通孔;所述高风压钎头尾管还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滑动部的外表面交汇处。
其中,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圆弧过渡。
其中,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滑动部之间为圆弧过渡。
其中,所述高风压钎头尾管的材料为工程塑料。
其中,所述高风压钎头尾管材料为改性聚乙内酰胺。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计了圆弧过渡的环形凸起,使得高风压钎头尾管固定部和滑动部交汇处的强度得到了提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高压产生的剪切力;圆弧过渡避免了在高风压钎头尾管固定部和滑动部交汇处产生应力集中,在受气流剪切力的作用下,不易在此处发生断裂。由于高风压钎头尾管的材料采用改性聚乙内酰胺,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使得高风压钎头尾管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延长了使用寿命。由于高风压钎头尾管材料采用工程塑料,便于采用热注塑工艺制造成型,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机械加工造成的各种应力缺陷,延长了高风压钎头尾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固定部,2、环形凸起,3、滑动部,4、轴向通孔,5、活塞,6、钎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风压钎头尾管,包括用于嵌装于钎头6尾部内孔内的固定部1;用于滑动安装于活塞5内孔内的滑动部3;所述固定部1和滑动部3设有作为气流通道的轴向通孔4;所述高风压钎头尾管还包括环形凸起2,所述环形凸起2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和滑动部3的外表面交汇处。
所述环形凸起2与所述固定部1之间为圆弧过渡。
所述环形凸起2与所述滑动部3之间为圆弧过渡。
所述高风压钎头尾管的材料为工程塑料。
所述高风压钎头尾管材料为改性聚乙内酰胺。
其工作过程如下:
高风压钎头通过高压气体推动活塞5往复高速运动,打击钎头6的尾部,通过钎头6头部镶嵌的合金齿来破碎岩石,高压气体通过钻杆内孔将碎石粉末吹出岩石孔,实现钻孔。
由于钎头6和活塞5加工时存在倒角,使得高风压钎头6和活塞5接触后,在打击面处形成一个环形空腔,于是在该处的高风压钎头尾管设计了环形凸起2;高风压钎头尾管的固定部1镶嵌于钎头5的尾部内孔中,在工作过程中,使得固定部1和钎头5没有相对移动;滑动部3滑动套装于活塞5的内孔中;高风压钎头尾管的轴向通孔4连通活塞5和钎头6的气道。
尾管材料采用工程塑料,主要成份为改性聚乙内酰胺,该材料耐高温在130℃左右,低温在-45℃,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尾管便于采用热注塑工艺成型,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机械加工造成的各种应力缺陷。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环形凸起与滑动部连接圆弧变换为连接倒角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保顺,未经李保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60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YZ-35牙轮钻机钻架顶部安全工作平台
- 下一篇:分立循环酒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