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浆塞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5349.X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省军;孙波;王兆远;方贻留;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浆塞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和采矿工程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止浆塞。
(二)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和采矿工程中,为防止地层变形塌陷、失稳危机工程或对防止水进入巷道,对地层进行钻孔,然后插入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孔内注浆,在注浆过程中,通过止浆塞阻止浆液流出孔外。传统的止浆塞为外径约等于钻孔孔径的圆环体,袖阀管采用钙质聚丙烯材料制作,外壁加筋,每节管长33.3cm,这固然提高了袖阀管材的抗折强度,但由于每节管子较短,造成丝扣连接次数较多。在注浆施工过程中,一旦产生较大的地表隆起变形,难免会有局部的丝扣发生脱节现象,这样,轻则会造成芯管无法下入,形成袖阀管报废;重则会造成串浆现象,形成袖阀管、芯管和止浆系统的全部报废袖阀管注浆工法中的皮碗式止浆塞一般当注浆压力不大于2mpa时,止浆效果是比较好的,止浆系统提升容易。但当注浆压力大于2mpa后,在注浆提管过程中极易造成皮碗式止浆塞破坏反转,使芯管提不起来,出现卡管现象,形成袖阀管、芯管和止浆系统的报废。并且浆液容易回返流出孔外,使用麻烦,效果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止浆塞,解决浆液容易回返流出孔外、丝扣脱节现象和在注浆压力大于2mpa时止浆塞易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止浆塞,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芯管,芯管外侧的上部固定有上托盘,芯管外侧的下部固定有下托盘,芯管外侧位于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固定有膨胀胶体,芯管上位于上托盘以上的部分为上接头,芯管上位于下托盘以下的部分为下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止浆塞,膨胀胶体是由缠绕在注浆管上的膨胀胶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止浆塞,在两段止浆塞连接处的接头外缠绕有膨胀胶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止浆塞的膨胀会紧密依附在钻孔壁上,避免了注浆时浆液沿钻孔回返流出孔外,并且可通过对止浆塞材料用量的调整来控制对止浆塞对钻孔壁的压力,防止注浆压力过大时止浆塞容易破坏,接头处也可防止丝扣脱节,本品可用于各种注浆工程,且易操作,成本低廉。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结构图,图1-1为步骤1中带有上下托盘的芯管,图1-2为步骤1中的膨胀胶条,图2为步骤2中在芯管上刚开始缠绕膨胀胶条,图3为步骤2中缠绕膨胀胶条完毕,图4为步骤3中将止浆塞放入钻孔内,图5为步骤3中将钻孔内通水,膨胀胶体膨胀充满整个钻孔,图6-1为步骤4中接头处使用膨胀胶体前,图6-2为步骤4中接头处使用膨胀胶体后。
图中,1下接头,2下托盘,3膨胀胶体,4芯管,5上托盘,6上接头,7膨胀胶条。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止浆塞,包括芯管4,芯管外侧的上部固定有上托盘5,芯管外侧的下部固定有下托盘2,芯管外侧位于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固定有膨胀胶体3,芯管上位于上托盘以上的部分为上接头6,芯管上位于下托盘以下的部分为下接头1。膨胀胶体是由缠绕在注浆管上的膨胀胶条7构成。在两段止浆塞连接处的接头外缠绕有膨胀胶体。
本实用新型的止浆塞,下接头1和上接头6的作用主要是,在有必要时起注浆管(即芯管4)和注浆管之间的链接作用,上托盘5和下托盘2主要是将膨胀胶体3固定在注浆管(即芯管4)上,膨胀胶体为核心部分,它代替了以前止浆塞的止浆胶囊和压力装置,它的特点是在水中会发生膨胀,在24小时内会膨胀完全,通过它的膨胀特点,使胶体和孔壁接触的非常紧密,还可根据用量的多少来控制压力大小。
操作步骤如下:
1.如图1准备好注浆管(即芯管4)和膨胀胶条7,上托盘5和下托盘2之间的距离可以自由设定;
2.如图2、3将膨胀胶条7缠绕在注浆管上;
3.如图4、5,将止浆塞放入钻孔内,使钻孔内通水,膨胀胶体膨胀充满整个钻孔;
4.如图6,接头处也可用膨胀胶体,使接头处受中心压力,不会产生脱丝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5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