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用于大型泵的自控式强自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4116.8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郜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郜璋顺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用于 大型 自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的泵类行业,是泵类主体的辅助机构,其用途是为位于被抽吸流体介质液面以上较高位置的泵类主体尤其是大型泵实施吸气引水,也即令大型泵的工作腔形成相对真空,使被抽吸介质借助大气压作用得以流入,从而使泵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广泛应用于使用大型泵的工业、农业及民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泵吸气引水装置大都是利用另外配备小型真空泵和真空储水罐两种方式,小型真空泵价格不菲,还要配套另外的电器控制装置以及铺设很长的吸气管道,制造成本昂贵,操作格外麻烦;真空储水罐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广,特别是同大型泵配套的真空储水罐更加臃肿,安装困难。而其它跟大型泵配套的强自吸装置也都借鉴这两种方式,在构造和性能上没有显著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使针对泵类主体尤其是大型泵的具有吸气引水功能的强自吸装置的构造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提高其操作灵敏度和工作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安装于泵轴外的本装置箱体内放入强自吸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由离合器、偏心轮和耐磨件等组成,箱体外以橡胶隔膜为主构成吸排气腔,再通过吸气管与泵壳相连并进入泵工作腔。装置箱体安装于泵轴外与泵壳连接,离合器配置偏心轮套装于泵轴上,偏心轮外圆曲面与橡胶隔膜的耐磨件接触,橡胶隔膜构成的吸排气腔还设有排气阀,它们共同组成本强自吸装置的主体,主体同泵壳相连的吸气管中需要配置传感器,由传感器控制离合器动作从而组成本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套装置采用的部件较少,构造简单,因此制造成本低廉,它虽然安装于泵轴外与泵壳连接,但自成一体,自我完成强自吸和自动控制任务,不受泵类主体内部运行状态的影响,所以操作灵敏,工 作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予以说明,如图所示为运用于大型泵的自控式强自吸装置的原理结构简图,图中用于自动控制的离合器以电磁式离合器为代表。图中直线箭头所指为气体流动方向,曲线箭头所指为轴的旋转方向,双向箭头表示橡胶隔膜的往复运动方向。1-吸排气腔,2-装置箱体,3-橡胶隔膜,4-排气阀,5-耐磨件,6-偏心轮,7-离合器,8-吸气管,9-传感器,10-泵壳,11-泵轴,12-泵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安装本装置时,将装置箱体2利用螺丝、铆钉或其它连接方式固定在泵轴11外的泵壳10上,使离合器7配置偏心轮6套装于泵轴11延长段上,再在泵工作腔12外壁的适当部位钻一个小孔,该部位可以选择压水室或吸水室,也可以选择进水管或出水管等处,但必须与泵工作腔12相通。当启动电机带动泵轴11旋转时,将带动套装于泵轴上的离合器7的有关部件也一道旋转,配置于离合器上的偏心轮6也跟随旋转,由于偏心轮6的外圆曲面与橡胶隔膜3的耐磨件5接触,必然带动橡胶隔膜3作往复直线运动,由图可见,橡胶隔膜3向下运动时,吸排气腔1的体积增大,腔内气体压力减小,这时吸气管8从泵工作腔12吸气;当橡胶隔膜3向上运动时,从排气阀4处排气。橡胶隔膜3往复运动频率同泵轴11的旋转速度直接相关,如果使用四级交流电机驱动,泵轴11带动偏心轮6的转速为1470r/min,那么,橡胶隔膜的振动频率将是1470r/min,经过反复多次的高频吸气和排气,使泵工作腔12内部压力越来越小。当泵工作腔12形成相对真空后,必然使被抽吸流体介质借助大气压作用得以流入,介质不仅在工作腔内流动,还向压力相对较小的吸气管8流动,当向吸气管8流动的介质触动传感器9时必然传出相应信号,如果使用电磁式离合器会传出电信号,如果使用液压式离合器则传出压力信号,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电信号通过电路和专门的电器控制机构传送给离合器,压力信号则直接通过吸气管8传送给离合器7,离合器7接收相应信号后,引起相应动作,使配置于离合器上的偏心轮6发生脱离,不再跟随泵轴11旋转,从而完成吸气引水的任务,进入备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郜璋顺,未经郜璋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4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