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骨盆牵引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23803.8 | 申请日: | 2009-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龚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予建 |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 |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 地址: | 471039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骨盆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腰椎骨盆牵引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临床在对腰椎骨盆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牵引床大多是是丝杠牵引床和电脑控制牵引床,这些牵引床采取的均是合力牵引力,由于病人的腰椎侧弯,骨盆倾斜导致两条腿长短不一、踝套(踝关节固定带)在捆绑的时候也会出现长短不一,这样在一个合力状态下就会出现两条腿牵引力一不样;不能按照医生所调整的两条腿的力的大小改变脊柱侧弯和骨盆倾斜。另外,丝杠牵引过程中,当丝杠绞到一定力时,由于胸部固定带松弛的因素、牵引力达到一定时间后再加之按摩手法对腰部软组织松弛,丝杠不会自动加力保持原有的牵引力,这样在临床治疗中起不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虽然现有的电脑牵引床能保持牵引力,但是在做腰部手法时腰部所受的力远远大于所保持的力(因为力的两点是固定的)。当做手法时对腰部产生作用的力减小就可能出现达不到牵引力的效果或者增大使腰部软组织产生牵拉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椎骨盆牵引装置。解决现有腰椎骨盆牵牵引装置受力不恒定的问题,采用双侧重锤牵引形成分力传导,通过压力控制系统调节机体所受的牵引力,使其牵引力始终处在恒定的均匀的平衡状态,有效提高治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密闭的液压缸内设置隔板使其被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液态传导介质、重锤和压力控制器,每个重锤分别与各自的牵引绳的一端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各自的牵引固定套连接,在每根牵引绳上均设置有导向轮、拉力传感器和柔性缓冲;拉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连接;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及中医正骨原理,利用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以牵引的方式对腰椎疾病患者的有关部位适宜牵引力,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牵引,既能减轻医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其具有以下特点:
1、在牵引过程中利用重锤原理,使牵引力不会因操作手法和患者体位改变而改变,使患者始终保持在持续不断恒定的受力中,缓解突出组织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内平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到工作效率。
2、双牵引系统,在患者俯卧位双下肢踝关节处各有一个牵引力按照医生的需要可是两条腿的力线平衡或者两条腿形成夹角,使双下肢各个受力形成分力传导,分别作用于患者腘绳肌、臀部肌肉、腰椎及其周围软组织,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牵引,从而改变骨盆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生物力,达到一个完整的力学平衡。
3、吸取了中医牵引治疗腰椎疾病的精华及中医传统推拿学派的专长,把中医传统推拿的各种手法如屈背伸牵引,旋转复位拉拔等分解为牵引旋转摆动成角四个基本动作,并转化为计算机与传感器控制下的物理量。如拉力,距离,角度,时间等参数,利用程序进行组合控制模拟医生的手法,完成医护人员用手法不能达到的组合动作,实现了人工手法不能达到的三维立体,交替牵引,使治疗达到最科学水平,是中西医治疗腰椎类疾病的理想设备。
4、智能控制:采取成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先进的伺服控制系统,应用拉力旋转编码传感器等高科技技术严格控制,其各项参数如牵引力,牵引距离,间歇时间等各项参数,均能精确设置与精确控制,在三维空间内同时产生四个治疗平面,是传统医学治疗学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医治疗学走向现代化的一项创新。
5、多种牵引模式,牵引力预置反馈补偿,在治疗过程中可进行多方位的监控,设有多级安全保护系统,性能可靠。
6、打破了以往牵引床受力不恒定的弊端,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与生物力学原理的牵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向轮,2、牵引绳,3、牵引固定套,4、拉力传感器,5、柔性缓冲,6、重锤,7、液压缸,8、压力控制器,9、计算机,1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予建,未经龚予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夹具用标准举升机构
- 下一篇:液压发条助力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