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除油污型油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3334.X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昊天 |
主分类号: | A47J47/00 | 分类号: | A47J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3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油污 油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家庭使用的去除油污型油壶。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做饭使用的油壶壶底和放置油壶的部位总有一团粘乎乎的油污;近年推出的一些新型油壶,多数在油壶嘴、油壶顶盖上做改革,以解决油污问题,有明显改观,但使用时间一长,还是出现油污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油污型油壶,从一个新的技术角度较好地解决油壶底部的油污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通过以下两种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的主体部分可以是现在的各种油壶的形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油壶主体的底的下面,附设了一个附底,即在现在的油壶的底下面增设了一个底;附底可接纳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从壶嘴滴出的油。
所述附底的结构是,在底面的四周边沿上设有一周向上凸起的壁;附底的底与油壶主体的底之间有空间,空间高1cm以下或1cm左右;所述壁可与上方油壶主体的底相连,或有间隙。
所述附底同上方的油壶主体的底的形状和大小接近或大于油壶主体的底。附底可有一部分向外凸出,凸出的部分横向超出上方的油壶主体的底的外沿;向外凸出的一部分,可以是底同壁一同凸出,也可以是壁的上半部分向外斜出。凸出部分所处的位置,同上方油壶主体上的油嘴的位置上下正对应。
上述附底的构造,可使油壶使用过程中,偶尔从油壶嘴滴在油壶外壁上的油顺壁而下,流到附底的向外凸出的部分,进而流进附底的内部;由于油壶的油嘴偶尔滴出的油量很少,所以流入附底内的油会逐渐干燥、变粘稠、凝固,不易流动,不会从附底内流出。附底四周的壁是起阻挡进入附底内的油向四处流散的作用,从而可避免油壶底部粘乎乎的状况。积油污多时,可取下附底进行清洗,清洗后装上继续使用。
附底便可从四周全方位的承接从壶嘴等处偶尔当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的附底面积大于油壶主体的底面积时,该滴下的油,这时,凸出部位便可有可无了。
第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和第一技术方案相近,只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附底的底的上面增加了一层吸除油污层;该吸除油污层或是块状,或是片状,或是一团。吸除油污层的上面可紧挨着油壶主体的底,吸油效果会更好。
棉,还包括洗碗用的百洁布和现行的用超细所述吸除油污层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吸油毡、吸油布、吸油纤维制成的具有快速吸油除尘功能的擦拭布、丝瓜瓤制品、棉织品等。
所述吸油棉、毡、布等,具有强大的吸纳油污的能量,铺设在附底的底面上,可以很好吸纳流进底内的油污,并不易流失;用久了,可取出更换,或清洗后重新铺上使用。
本技术方案可以更有效地避免油壶底部出现油乎乎的状况。
本文所述的壁可高可低,当壁很低时,也可称之为凸棱。
上述每一、第二技术方案中,附底同油壶主体是连为一体的,其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选择:
柱,设于中央部位,圆柱体的。凸柱和附底的底是一体的或第一连接方式:可在附底的底上面设置凸柱,一般是设一个凸固定在底面上的。该凸柱与上方的油壶主体的底相连,连接方式大体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式连接,如使用胶粘剂粘接;最好是采用另一种连接方式,即活动式连接,如螺旋丝扣式相连;具体是:在附底的底的中间部位设置一个圆柱形凸柱,凸柱外经2cm,高1.5cm,该凸柱侧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与之相配套,在油壶主体的底的下面正中央部位向下设一个有内孔的管状的圆柱体,该圆柱体高0.7cm,内经2cm左右,其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附底的底上面的凸柱的与油壶主体的底下面的管状圆柱的内孔的内螺纹旋转相扣,从而把附底同油壶主体的底部相连为一体。也可采用凸凹扣合式连接方式。
第二连接方式:本方式适用于四周边沿设有壁的附底。本方式是依靠四周的壁同油壶主体的底相连,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连接,如使用胶粘剂粘连;本文推荐另一种连接,即活动式连接,可很方便的合为一体和分开,如凸凹扣合式相连,具体是:假设油壶主体的底是圆形,那么与之配套的附底也是圆形,大小相近。在油壶主体的靠近壶底的侧外壁上设一周凹槽,与之相配套在附底的四周的壁的内壁靠近上沿的部位设一周条形凸状,凸块和凹槽相配套,二者扣合,就象盒盖扣在盒体上一样,从而把油壶的附底同油壶的主体连为一体。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活动式连接方式,如丝扣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由于附设了附底,附底可很好地承接吸存偶尔从壶嘴滴下的油,从而保持油壶的底部和放置油壶的地方不再出现粘乎乎的油污,方便人们的生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壶第一技术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壶第二技术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昊天,未经郭昊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