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锁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卸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3158.X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彭鉴君;刘文秀;李铁明;吴刚;杜润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54 | 分类号: | B65D90/54;B65D90/66;B65G6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锁门 装置 具有 卸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卸料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卸料系统的自锁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有很多设备的卸料系统都需要门,但是现有技术的很多卸料系统的门结构复杂或操作繁琐或开合不可靠,这样不仅在生产中操作繁琐,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专利号为“ZL200820032905.7”,名称为“干混机自锁门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干混机卸料门处的自锁门装置,但该装置需要驱动气缸和杠杆,且驱动气缸的伸出段后侧需被限位在一个垂直的导向槽上,结构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且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开合可靠和制造成本低的自锁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卸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锁门装置,设置在卸料系统中,所述自锁门装置包括门及与所述门连接的自锁机构,所述门连接在所述卸料系统的出口处,其中,所述自锁机构为曲柄滑槽机构,所述曲柄滑槽机构包括具有转轴的手柄、曲柄和具有滑槽的滑槽板,所述手柄的转轴支撑在所述卸料系统上,所述曲柄的开口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曲柄的封闭端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板连接在所述门上,所述滑槽与所述门平行,所述转轴的轴心向所述滑槽的中心线所做垂线的垂足点为所述滑槽的死点,所述滑槽的底部顶点低于所述死点。
上述的自锁门装置,其中,所述死点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上述的自锁门装置,其中,所述滑槽两端为半圆弧结构,所述滑槽的底部半圆弧的中心线低于所述死点。
上述的自锁门装置,其中,所述曲柄为U型、弧形或多线段组合结构。
上述的自锁门装置,其中,所述滑槽板位于所述门与所述料箱连接的一侧的中间位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卸料系统,包括送料装置、与所述送料装置连接的料箱及与所述料箱连接的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料箱上的自锁门装置、与所述料箱连接的出料槽及挡板,所述自锁门装置包括门及与所述门连接的自锁机构,所述门连接在所述料箱的出口处,所述出料槽位于所述门的底边处,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料槽上,其中,所述自锁机构为曲柄滑槽机构,所述曲柄滑槽机构包括具有转轴的手柄、曲柄和具有滑槽的滑槽板,所述手柄的转轴支撑在所述卸料系统上,所述曲柄的开口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曲柄的封闭端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板连接在所述门上,所述滑槽与所述门平行,所述转轴的轴心向所述滑槽的中心线所做垂线的垂足点为所述滑槽的死点,所述滑槽的底部顶点低于所述死点。
上述的卸料系统,其中,所述死点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上述的卸料系统,其中,所述滑槽两端为半圆弧结构,所述滑槽的底部半圆弧的中心线低于所述死点。
上述的卸料系统,其中,所述曲柄为U型、弧形或多线段组合结构。
上述的卸料系统,其中,所述滑槽板位于所述门与所述料箱连接的一侧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锁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卸料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且该自锁门具有抗震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卸料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锁门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自锁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图3所示自锁门装置的A-A剖视图;
图5图3所示自锁门装置的B-B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送料装置
2料箱
3出料装置
31自锁门装置
311门
3111门铰链
312自锁机构
3120曲柄滑槽机构
3121手柄
31211转轴
3122曲柄
3123滑槽板
31231滑槽
32出料槽
33挡板
331孔
A死点
B门关闭时滑槽顶部圆弧中心
B′门打开时滑槽顶部圆弧中心
C门关闭时手柄端部位置
C′门打开时手柄端部位置
E曲柄开口端
F曲柄封闭端
O1转轴轴心
O2门铰链轴心
H转轴的水平轴线
I滑槽底部圆弧中心
G滑槽底部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未经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