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3133.X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8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勇;任远;史亮;张平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0 | 分类号: | B01D53/1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蜂窝结构载体规整填充净化颗粒的空气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净化用模块通常会采用固定床模式(如图2a所示),即在通风截面的空腔中填装颗粒状净化材料,通风截面积和填装厚度由具体情况决定。由于净化材料在固定床内是无序填充的,所以虽然在单位体积内压缩装填了更多的净化材料,但同时也成倍数的增加了风阻,并且往往由于风阻过大,导致整个空气净化装置出风量过小,噪音过大。
由陶瓷或炭形成的蜂窝结构体(蜂窝陶瓷、蜂窝炭),由于其结构特殊,具有较大的外表面积,空气从蜂窝孔道中通过,气流阻力很低,特别适合作为吸附材料,通常被用作负载催化剂的催化剂载体或空气净化吸附模块(如图2b所示)。
对于单纯的以蜂窝结构为载体表面涂覆催化剂的净化单元来说,气流以0.5-2.0m/s的线速度通过其内部时净化效果为佳,但在此线速度下气流经过其中的每一个表面平整的孔道时,对流传质效果不高,影响了整个净化单元的净化效果,在实用过程中表现不佳。由于同样的道理,用活性炭制作的蜂窝结构体,其吸附速率也不高,另外由于蜂窝体质量较小,其吸附容量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质效果好、净化效率高、气流阻力小的空气净化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模块,是以蜂窝结构为载体,在蜂窝内呈规整排列填充有净化颗粒;蜂窝结构载体中的每一个蜂窝被隔墙所包围并作为气体流通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结构载体可以是涂覆催化剂的陶瓷或活性炭;净化颗粒也可以是涂覆催化剂的陶瓷或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内的直径一般为净化颗粒的粒径1~5倍。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颗粒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颗粒,比如:球形或圆柱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尤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气流阻力,二是改善传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中模块侧面剖视的放大示意图;
图2a是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1,是一具有蜂窝结构载体。该空气净化模块1是采用涂覆有催化剂的陶瓷或活性炭等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是将市售的催化剂(金属铂、钯)采用公知涂覆技术(比如:喷涂、浸渍等)以空气净化模块1质量比万分之五的比例涂覆在蜂窝结构载体上。蜂窝结构载体中的每一个蜂窝被隔墙2所包围并作为气体流通的通道(请参阅图1a)。
请继续参阅图1b所示,为图1a侧面放大示意图。在每一个蜂窝内,呈规整地排列着净化颗粒3。本实用新型的净化颗粒3可以采用与蜂窝结构载体1相同的材料。净化颗粒3为粒状体,比如圆柱形或球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内的等效孔径约为净化颗粒直径的1~5倍。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的最大优点,首先是优化气流阻力。与固定床相比,净化颗粒的排列方式明显具有规整性,其气流阻力大幅降低。与单纯的蜂窝体来说,净化颗粒的填装虽然增加了一些阻力,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净化材料(吸附材料)的容量,可以在同样的装置体积内获得更大的吸附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的第二优点,是改善传质。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材料均为球状或圆柱形颗粒,并规整纵向填充于蜂窝结构的每个孔道内,形成类似“糖葫芦串”的结构。一方面,净化颗粒的填装本身就增大了气流的接触面积,传质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气流的传质效果与气流的流态密切相关,而气流的流态分为层流或者湍流。在层流对流传质情况下,流体速度和浓度成抛物线分布,从流体核心到壁面都存在速度和浓度的梯度,因而传质效果不高,并低于湍流传质。而在湍流对流传质情况下,由于流体核心的速度场和浓度场都已经比较均匀,对流传质的阻碍主要存在于贴壁的流体粘性底层中,因此对湍流传质所采取的主要强化措施是破坏边界层,即增加对边界层的扰动以减薄层流底层的厚度,使传质浓度差发生在更加贴近壁面的流体层中,增强传质能力。具体到本实用新型,层流气流在通过孔道时会遇到净化颗粒所形成的障碍物,随之流体的流态发生变化,转为湍流,并再接下来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流向而产生二次流及边界分离使传质效果得以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伞骨蜂巢及可拆卸的伞
- 下一篇:多功能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