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织培养用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2961.1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邢礼军;苏炳豪;马荣才;苏坚宏;王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鸿豪实友生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培养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用容器。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盛放培养基和生长材料的容器是组织培养中需要量最大的容器,要求透光性好、耐高温高压。根据培养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玻璃器皿或塑料器皿。
(1)、试管:一般接种微小外植体,如胚培养可用直型试管。试管占的空间小,需要培养基少,一旦发生污染,损失也小。组织培养用的试管和化学实验用的试管不同,要求短而粗,便于操作。一般高15cm,直径2-3cm。
(2)、培养皿:多用于种子发芽、花粉萌发、病毒鉴定和无菌材料分离等,便于用显微镜观察和照相。
(3)、三角瓶:又叫锥形瓶,因其底面积大,培养面积也大,受光好,放置稳,且瓶口小,接种时不容易被污染,在组织培养中最常使用,规格有50ml,100ml,150ml等。
(4)、培养瓶:因三角瓶成本较高,近年来一些生产和科研单位采用各种类型的罐头瓶做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培养瓶。这类罐头瓶容积较大,瓶口较大,便于操作。但是瓶口大容易污染,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目前大规模组织培养的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的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都是采用容器顶部封口的方式。培养容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第一:接种材料比较小时,虽然瓶口大,但由于瓶比较高,接种操作困难。
第二:接种材料长高后,从瓶口位置取材料时,丛芽或植株个体容易纠结在一起,取材操作困难。
第三:生根培养后,由于目前所用容器为椎形或瓶口直径小于瓶身直径,都造成出苗时根系不能完整出瓶,根系受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规模化组织培养过程中操作困难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培养瓶,简化操作难度,减少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织培养用容器,包括两个子容器,所述两个子容器开口处相互扣接导通。
优选地,两个对扣相通的配合子容器为两个的圆台形容器。
优选地,两个圆台相互对称,高3-10mm,小径5-20cm,大径比小径大1-1.5cm。
优选地,容器上部边缘有4个2-3mm的孔。
优选地,两个容器连接处设有相互适配的螺纹。
优选地,上圆台的开口边沿为圆筒状,所述下圆台边沿设有与所述上圆台开口边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由内圈圆环和外圈圆环组成,所述外圈圆环高1.0-1.5mm,所述内圈圆环高2-3mm;所述上圆台的开口边沿设置于所述下圆台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接种口大,接种容易操作,高度低,纠结在一起的丛芽或植株个体容易从瓶口位置取材,且不受伤害,操作方便,生根培养后,容器口大,出苗时根系能完整出瓶,根系不会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织培养用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织培养用容器的俯视图。
图中:1、上圆台;2、下圆台;3、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容器采用耐高温高压的透明塑料制成,其由上下两个圆台1和2组成,两个圆台的大径开口,上圆台1小径沿圆周方向有4个2-3mm的孔3,小孔用耐高温高压的海绵填充,上圆台的开口边沿为圆筒状,下圆台边沿设有与所述上圆台开口边沿相适配的凹槽;凹槽由内圈圆环和外圈圆环组成,外圈圆环高1.2mm,内圈圆环高2.5mm,上圆台的开口边沿设置于下圆台的凹槽内,圆台1,2的高度相同均为8mm,其小径为15cm,大径为16cm。
本实施例的优点和在于,接种口大,接种容易操作,高度低,纠结在一起的丛芽或植株个体容易从瓶口位置取材,且不受伤害,操作方便,生根培养后,容器口大,出苗时根系能完整出瓶,根系不会受到损伤,容器的开孔小,与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风孔小,污染的几率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鸿豪实友生物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鸿豪实友生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2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