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2651.X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3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陆子平;贾盛军;王力军;马运洪;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技术不断提高,为了便于发动机更好的燃烧,通常将发动机的气门侧置即发动机的气门的轴线与发动机的活塞轴线存在一倾斜角度。在发动机安装或维修时,为了使发送机中的气门能够良好的工作,需要测量发动机中的气门之间的高度差,即需要对发动机中气门的下沉量进行检测。
在检测气门下沉量的过程中,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百分表对气门进行测量。具体测量过程为:先将带有专用套柱的标准气门安装在气缸中,然后将百分表固定在标准气门的专用套柱上;在标准气门临近的气门安装位置上安装被测气门,并通过百分表测量该被测气门的下沉量。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百分表安装在基准气门上,对于百分表的安装基准很难定位,在测量过程中,基准气门可能出现转动,从而造成测量不准确。因此,现有技术测量气门下沉量的准确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以提高测量气门下沉量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测量支架以及与所述测量支架垂直设置的、且上下位置可调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部与百分表夹持杆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百分表夹持杆的第二端部可以所述百分表夹持杆的第一端部为圆心进行旋转;所述百分表夹持杆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百分表,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与所述百分表夹持杆垂直;所述横杆、所述百分表夹持杆以及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的轴线所在的各平面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装置,通过调整百分表夹持杆,使百分表能够随百分表夹持杆旋转,能够方便的将百分表的测量杆与被测气门的表面相垂直,从而使百分表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气门的下沉量,提高了测量气门下沉量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测量装置包括:
竖向设置的测量支架1以及与测量支架1垂直设置的、且上下位置可调的横杆2。具体的,本实施例测量支架1用于承载横杆2,横杆2可以在测量支架1上根据需要调整所在的位置。例如,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一具有夹紧功能的滑块21,该滑块21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夹紧槽(未图示),将横杆2穿设在滑块21中水平设置的夹紧槽中,并通过螺栓将横杆2夹紧固定;滑块21的竖直夹紧槽中穿设有测量支架1,并调整好横杆2所需的高度,通过螺栓将测量支架1固定。从而可以实现将横杆2垂直设置在测量支架1上,并且横杆2可以沿测量支架1上下调整位置。
横杆2的一端部与一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连接、且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二端部32可以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为圆心进行旋转。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横杆2的一端部可以与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铰接连接。通过将横杆2的一端部与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铰接连接,可以方便的实现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二端部32能够绕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旋转。
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二端部32设置有百分表4,百分表4的测量杆41与百分表夹持杆3垂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百分表4通过设置在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二端部32上,实现百分表4能够绕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旋转。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二端部32上开设一垂直于百分表夹持杆3的安装孔(未图示),将百分表4的测量杆41插入该安装孔中,实现百分表4的测量杆41与百分表夹持杆3垂直。
横杆2、百分表夹持杆3以及百分表4的测量杆41的轴线所在的各平面相互平行。具体的,本实施中的百分表4在围绕百分表夹持杆3的第一端部31旋转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百分表4的测量杆41能与气缸5中的一个被测气门51的表面垂直,本实施中的横杆2、百分表夹持杆3以及百分表4的测量杆41的轴线所在的各个平面需要相互平行。优选的,本实施中的横杆2、百分表夹持杆3以及百分表4的测量杆41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2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