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空调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2353.0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1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庆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机是一种被广为使用的家用电器,除了用于夏季制冷外,在冬季缺少制热的功能或具有制热的功能但效果甚微。
空调机的效率高低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其外部环境温度就是冷热源侧换热器吸热或散热时的环境温度,需要冷热源侧换热器吸热为房间提供热量时,希望冷热源侧换热器周围的环境高一些,反之,需要冷热源侧换热器为房间提供冷气时,则需要冷热源侧换热器周围的温度低一些。然而,客观的自然环境恰恰与这样的一个需要相反,也就是说,房内酷热最需要冷气时,室外的冷热源侧换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温度也最高,使对流性的热交换变的缓慢,不得不通过延长运行时间来弥补,反之,当房间内冰冷需要热风时,室外的冷凝气进行吸热的环境温度也最低,同样使对流性的热交换变的缓慢,不得不通过延长运行的时间来取暖,无疑,多消耗了电能,加大了电费的开支。也有人利用水井的地热交换的方式设计,但这种方式的利用局限性大,不适宜推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为小型建筑制冷与取暖的新型节能空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节能空调,包括:
包括一机组,该机组包括冷热源循环系统、压缩机、冷热源侧换热器及负荷侧换热器,所述空调还包括一充满工作流体的地埋管系统,且该地埋管系统通过一循环水泵连接于冷热源侧换热器,并且在冷热源侧换热器中,地埋管系统中的工作流体与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冷媒进行能量交换;所述冷热源侧换热器的一端与负荷侧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形成封闭式循环管路。
所述节能空调还包括一风机,且该风机与所述负荷侧换热器连接。
所述冷热源侧换热器与负荷侧换热器之间还设置一节流装置,并通过该节流装置互相连接。
所述负荷侧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压缩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地热温度的利用使空调机使空调机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冷热交换环境,大大提高了空调机的工作效率;
全年使用,利用率高,自然化的程度也很高;
绿色环保,利用储存于地表土壤中近乎无限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能量转换,无任何污染物,不消耗地下水,不会引起区域性的地下以及地表水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机组8,该机组包括:冷热源循环系统、压缩机4、冷热源侧换热器3及负荷侧换热器7,所述空调还包括一充满工作流体的地埋管系统,且该地埋管系统通过其设置的地埋管换热器1与一循环水泵2连接于冷热源侧换热器3,并且在冷热源侧换热器中,地埋管换热器中的工作流体与所述冷热源循环系统中的冷媒进行能量交换;所述冷热源侧换热器的一端与负荷侧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形成封闭式循环管路完成三次的冷量传递。
所述冷热源侧换热器与负荷侧换热器之间还设置一节流装置6,并通过该节流装置互相连接。所述负荷侧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压缩调节装置,该压缩调节装置为四通换向阀5。
冷量的第一次传递:
埋入地下土壤中的地埋管系统为特殊的管道,里面充满了纯净的介质水(或加入部分防冻液),可以通过热交换将土壤中储存的低品味冷量采集出来,传递给循环系统的介质水,完成冷量的一次传递。
冷量的二次传递:
带有地下冷(热)量的介质水经循环水泵流入微型地能空调高效冷热源侧换热器中,在高效冷热源侧换热器中与循环水进行能量交换,将冷量传递给冷媒,完成冷量的二次传递。
冷量的三次传递:
制冷系统冷媒经冷凝后以液态形式经节流阀进入高效负荷侧换热器中,在负荷侧换热器中吸热放冷,将冷量传递给负荷侧换热器,完成冷量的三次传递。
微型地能空调通过风机转动,使室内空气流经负荷侧换热器,把传递出来的冷量源源不断地带入室内,供室内降温。由于冷量最初是由地下土壤中提取的,消耗的电能只是促使冷量流动传递的动力,因此该微型地能空调节能效果明显、节能潜力巨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庆,未经李大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2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型电热开水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新风预处理结构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