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陆运物流协同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0843.7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新;张弸;李恩恩;高海涛;任志;褚英双;刘铮;贾锦芳;王莉;杨强;林洪为;李达海;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G06Q5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6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运 物流 协同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集装箱码头为核心,跨多个物流实体结点的多角色业务的陆运物流协同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水港业务的协同上,无水港与码头的业务主要以提前集港及进口、留箱两项业务为主,提前集港的原有操作模式是无水港用户利用码头网站及口岸物流平台来查询相关信息,并通过查询的信息辅助其制作EXCEL并用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码头相关人员,码头人员再根据邮件内容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该作业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这种方法查询一个箱子的相关信息需要频繁的切换界面才能完成,不具有集成性,严重浪费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2、无水港邮件信息在我公司转递缺少规范性,同时邮件方式不具备实时性,即无水港业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业务信息的流转和处理情况,缺少业务协同性;3、无水港业务人员如果想提供给客户全程物流跟踪服务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工成本;4、无水港业务人员对历史作业信息缺少统计查询功能,不具有系统性。5、无水港业务人员对口岸的相关业务信息及操作流程缺少获知渠道(举例说明:马士基船公司的提单号规则、码头相关业务联系电话等)。
在堆场、车队与码头的业务协同上,堆场、车队与码头的业务主要以正常集港、提前集港、船放、转栈、大门提箱等业务为主,该操作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1、在转栈的操作流程中,车队现场根据转栈顺序表给出箱号提箱,由于场地中箱子是动态的,顺序表的位置与实际场位有出入,这样就会造成翻捣率升高,同时双钩转栈的比例也大大取决于车队现场的业务水平。2、车队调度对码头的作业计划信息缺少及时获知渠道,并且获知的相关信息不够全面。3、车队调度对其车辆在码头的作业情况不具备实时监控的能力,从而不能发挥车队最大效能。4、车队现场人员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计件工作上,没有起到现场调度的作用。5、车队及堆场业务人员缺少对箱状态的跟踪工具,从而无法为口岸用户进行物流跟踪服务。6、车队业务人员缺少对提前集港业务进行支撑的系统工具,从而在提前集港业务上缺少协同性。7、原有正常集港模式存在多家堆场同一时间集港而造成码头拥堵、收箱缓慢的状况,从而影响各堆场集港效率,有必要探索“预约集港”新模式。8、堆场在写射频卡集港时,缺少与码头集港订单核对的环节,容易造成单号不符无法集港的情况。9、堆场在做出口船放操作时,缺少码头的船舶配载信息,不能将两个“搭对”的集装箱正确的装在一辆车上,从而降低车辆利用率。10、危险品信息原有的操作模式为码头将危书信息录入系统后,用传真的方式传给后方危品堆场,危品堆场然后再将信息录入其系统,这样就造成重复录入,并且效率低。
在码头内部业务协同上,目前暴露的问题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0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