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负压吸引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9304.1 | 申请日: | 2009-10-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5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仰光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1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吸引器,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后与患者体内的各类引流管相连接的负压引流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以后,对有些患者的手术部位需要进行安置引流管,以达到排除体内积液的目的(如胃病术后引流、乳腺癌术后引流、胸部术后引流等)。现有的负压引流器在对患者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时,由于医生需要掌握从患者体内所排除的体液的数量,所以在体液被吸入引流器以后,还需要医务人员将引流器内的体液用注射器抽出后,再置入到测量杯中进行测量,才能使医生知道从患者体内排除体液的数量多少,这样不仅会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耽误时间、影响效率,而且还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医用负压吸引器,该装置在负压引流器气囊的下端设置了一个计量桶,在计量桶的桶壁上设有刻度尺,通过该装置不仅可以快速的将术后患者体内的体液吸引到气囊内,而且通过气囊下部的计量桶可以快捷的读出桶内体液的容量,非常方便医务人员对术后患者体内所排除体液数量的掌握和判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医用负压吸引器,它主要包括有气囊、橡胶软管、金属弹簧、计量桶主要部分,其中:在气囊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凸台,在圆形凸台的上面分别设置有排气口、悬挂件、进液口,在排气口上设置有一个排气塞,在悬挂件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孔,在进液口上安装有一根橡胶软管,在橡胶软管的上面设置有一个调解钮,在橡胶软管的端部设置有接头;在气囊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凹槽,在圆形凹槽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孔,在气囊的腔内中部设置有一根金属弹簧,金属弹簧的上端卡在圆形凸台内,金属弹簧的下端卡在圆形凹槽内;在气囊的下端设置有计量桶,在计量桶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尺,在计量桶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液口,在排液口上设置有一个排液塞。
使用时,首先用排液塞关闭排液口,再打开排气口,用手往下挤压气囊,将气囊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再用排气塞关闭排气口,将橡胶软管端部的接头与置入在患者体内的引流管相连接,当松开被挤压的气囊时,在金属弹簧的张力作用下,气囊即被弹起,此时,患者体内的体液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即可被吸入气囊内,然后体液从气囊下端的圆孔进入到计量桶内,通过计量桶一侧的刻度尺即可读出体液的排量多少。
当需要从计量桶内将体液排空时,只要打开排气塞,让空气进入气囊和计量桶内,再打开排液塞,计量桶内的体液即可排出。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和技术特征:
1、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生产成本低;
2、通过气囊下部的计量桶可以快捷的读出桶内体液的容量,非常方便医务人员对术后患者体内所排除体液数量的掌握和判断。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医用负压吸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以上医用负压吸引器的各部分名称由下列阿拉伯数字表示:
1.排气口、2.排气塞、3.圆孔、4.悬挂件、5.橡胶软管、6.调解钮、7.进液口、8.圆形凸台、9.接头、10.金属弹簧、11.气囊、12.圆形凹槽、13.圆孔、14.排液塞、15.排液口、16.计量桶、17.刻度尺。
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医用负压吸引器主要包括有气囊11、橡胶软管5、金属弹簧10、计量桶16主要部分。
如图所示,在气囊1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凸台8,在圆形凸台8的上面分别设置有排气口1、悬挂件4、进液口7,在排气口1上设置有一个排气塞2,在悬挂件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孔3,在进液口7上安装有一根橡胶软管5,在橡胶软管5的上面设置有一个调解钮6,在橡胶软管5的端部设置有接头9;在气囊11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凹槽12,在圆形凹槽1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孔13,在气囊11的腔内中部设置有一根金属弹簧10,金属弹簧10的上端卡在圆形凸台8内,金属弹簧10的下端卡在圆形凹槽12内;在气囊11的下端设置有计量桶16,在计量桶16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尺17,在计量桶16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液口15,在排液口15上设置有一个排液塞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仰光,未经赵仰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9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