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急救生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9232.0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黎一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一杉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0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急 救生带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带,特别涉及一种紧急充气救生带。
(二)背景技术:人在溺水的时候几乎是突发紧急事件,人在两分多钟内不呼吸就会死亡,溺水使人在短时间内失去生命。由于水里的情况复杂、时间又紧迫,溺水的救援工作十分困难,紧急溺水救生带就是为溺水人员提供浮力器具,人在溺水时,能把溺水人员迅速的从水里浮起来,避免窒息死亡。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安全、舒适方便,结构简单,节约资源,成本低的一种溺水紧急救生装置。当使用者在溺水的时候,按下紧急按钮就能够迅速的从水里浮出水面,达到救生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紧急救生带由含有橡胶或硅橡胶制成的密封气囊嵌装在布料皮带上并和储气室相连,在布料皮带顶端上固定有储气室,气嘴和输气管连接气囊和储气室,在输气管上有气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紧急救生带,由于在布料皮带上固定有储气室,可通过输气管向气囊输送气体,气囊充气体积增大,产生浮力,把溺水者从水里浮出水面,逃离溺水,达到救生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穿着舒适,使用方便,能有效保证人们在溺水的情况下逃生。适于作为各种水环境下溺水现场逃生工具用。
(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尾互扣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气囊折叠立面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松紧带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紧急按钮结构剖面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后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包括布料皮带1、气囊2、储气室3、气阀5、紧急按钮6、圆环7、横扣8、拉手9、拉绳10、拉环11、小卡箍13、松紧带23,其特征在于储气室3通过小卡箍13固定在布料皮带1上,气囊2嵌装在布料皮带1上,通过输气管19和气嘴4与储气室3相连通,按下紧急按钮6,储气室3内的气体进入气囊2,松紧带23头尾两端固定缝在布料皮带1背面尾端,拉手9可放入凹槽24内并被横扣8锁住,拉环11上的拉绳10绑在圆环7上。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紧急救生带由含有皮带1为底层,皮带1外表面上嵌装气囊2(后附图3说明),皮带1右端安装两个小卡箍13用于固定储气室3,储气室3是密封压力容器,可装入高压气体,通过气嘴4和输气管19与气囊2相连,输气管19上有气阀5,气阀5为减压阀,拉环11焊上拉手9并绑上一定长度拉绳10。见附图2,拉手9放入凹槽24并被横扣8锁上(后附图5有说明),拉环11上的拉绳10另一端绑在圆环7上,拉绳间留有一定的长度,这样就可以把紧急救生带头尾互扣的绑在人体腰部,通过松紧带23可调节紧急救生带绑在腰部的松紧度(后附图4有说明)。见附图3,气囊2为密封橡胶或硅橡胶制成,并用松紧扣15折叠起来。见附图4,松紧带23从扣子12中间穿过,头尾两端固定缝在布料皮带1背面的尾端处,,扣子12可在松紧带23上自由滑动,扣子12嵌装在拉环11上并可自由转动,扣子12上的扣条17可扣着松紧带23上任意的几个小圆孔20内,用于调节紧急救生带绑在腰部的松紧程度。见附图5,支点22为各构件的支点转动点,凹槽24用于放入拉手9,凹槽24的凹部于刚好放入拉手9为准,凹部24下部有横扣8。横扣8用于扣住放入凹槽24内的拉手9,圆环7绑上拉绳10。拉绳10留出一定长度,按下紧急按钮6,导致推动杠杆14、紧接着拉绳18拉起转动块16转动,并脱离转动块25,转动块25在弹簧21的作用下转动并放开横扣8,弹簧21弹出拉手9,紧急救生带自动松开到拉绳10的长度,并被绑在圆环7和拉环11上的拉绳10拉住,导致紧急救生带内径增大到拉绳10的长度空间,达到松开腰部的作用。
实施例2
所述的储气室3由密封柔性或刚性材料制成的腔状物,内装有叠氮化钠(NaN3)、硝酸钾(KNO3)充气系统,所述的气阀5为通用气阀,按下紧急按钮6触动机械开关,储气室3充气系统中的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钾(KNO3)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氮气,氮气形成的热流会让气囊2迅速膨胀,储气室3充气系统与汽车安全气囊充气的原理相同,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一杉,未经黎一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9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节能环保炊事炉具
- 下一篇:点焊设备用光纤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