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锁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8881.9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7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T·齐韦克;K·卡德莱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筑A&D合股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00 | 分类号: | E05B65/00;E05B17/20;E05B5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捷克共和国*** | 国省代码: | 捷克;CZ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锁,其具有由弹簧加载的外部销元件构成的至少一对可移动销元件,弹簧加载的内部销元件在外部销元件中以滑动的方式进行移位。
背景技术
已知许多种具有一对相互嵌入的销元件的锁和圆柱锁。例如,已知的方案包括设有孔的外部销元件,被插入的内部销元件受弹簧控制并以滑动的方式移位。这种锁及圆柱锁的缺点在于内部销元件的滚动表面即使在试图破坏圆柱锁的情况下也保持滑动功能。虽然当销元件的前部平面与圆柱锁的分离平面相同时按压销元件入位,但会局部转动圆柱锁的芯和孔的边缘,因为在锁芯中的捕捉器倚靠内部销元件的滚动表面。在使用扭转力矩的时刻,能够进一步推动内部销元件并且能够转动圆柱锁芯并将锁进行解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增加现有的圆柱锁相对于无毁坏性破坏企图的抵抗能力。根据本实用新型这能够通过具有至少一对可移动设置的销元件的圆柱锁来实现,上述销元件包括弹簧加载的外部销元件和嵌入的弹簧加载的内部销元件,并且基于如下事实:一对可移动销元件中之一设有成型凹部并且相对于该对可移动销元件中另一个、相对对称轴线以旋转方式进行移位。
当成型凹部在内部销元件的上部形成,被设于用于设置的捕捉器的移位的孔的边缘上,同时在内部销元件的底部具有用于内部销元件在外部销元件中的引导的导向区域时,被视为有利于相对非毁坏性破坏的保护可靠性。
当成型凹部在外部销元件上时被视为目标在于结构简单化和同时保持安全性。
成型凹部包括V形的圆周槽被视为有利于结构简单化。
附图说明
将使用附图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在示意性附图中:
图1是以一对可移动销元件的最初布局在垂直于圆柱锁轴线的平面内切割该圆柱锁的示意图。
图2示出在试图被迫破坏的情况下、在可移动销元件的位置切割根据图1的圆柱锁。
图3、4、5示出一对可移动销元件的变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和图2,圆柱锁包括外部主体1和旋转移位的芯100,该芯100具有用于钥匙的槽2。孔3引入槽2内并且在芯100中被调节用于一对轴向对齐的捕捉器4、5,捕捉器4、5的锥形端部6、7定位于槽2,同时在根据图1的解锁过程中在圆柱锁的最初位置,捕捉器的前部8、9邻接在圆柱锁的外部主体1的孔12中设置的一对可移动销元件10、11中之一。该对可移动销元件10、11由可移动嵌入的外部销元件10和内部销元件11构成,上述外部销元件10在通向槽3的方向上由弹簧13加载,上述内部销元件11在对称轴线O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嵌入外部销元件10中并且相对于对称轴线O以旋转方式同步移位。内部销元件11由被放置在它和外部销元件10之间的弹簧14加载。在根据图1和3的方案中,内部销元件11在上前部15以下设有成型凹部16(理想地为V型槽),并且在相对的前部设有用于捕捉弹簧14的鼻部17和允许引导内部销元件11在外部销元件10中具有旋转可能性的导向区域18。
图4示出使得设有成型凹部16的内部销元件11更容易旋转的方案。在该方案的情况下,弹簧14在外部销元件10和内部销元件11之间被放在内部销元件11的轴19上。内部销元件11的轴19的端部也设有导向区域18和补充导向区域20。考虑到内部销元件11的性能来成形外部销元件10中的孔21。
如下不是成型凹部16位于内部销元件11上的情况。根据图5的方案代表在外部销元件10上调节的圆周槽14。为了使得能够倾斜外部销元件10,该外部销元件以合适的间隙放置在外部主体1中。
在试图被迫破坏、即不使用合适的钥匙的情况下,芯100转动,这能够在图2中看出。在芯100的该转动过程中,成型凹部16(在该情况下在内部销元件11上形成)倚靠用于移位捕捉器5、6的孔3的边缘并且防止芯100的进一步局部转动,使得圆柱锁保持被锁定。
本实用新型主要能够用于机动车的机械保护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筑A&D合股公司,未经建筑A&D合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高效桌式多功能电陶炉
- 下一篇:LC阻尼振荡流量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