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携车架夹持防摇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8604.8 | 申请日: | 200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9/10 | 分类号: | B60R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夹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车架,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汽车载运自行车用的携车架夹持防摇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骑乘自行车已然成为一种热门的休闲运动,不但具有运动、健身的效果之外,更被视为是一种新的社交活动或可用以增进家庭、亲子互动的最佳休闲活动。
然而,在都市中骑乘脚踏车会有与汽车、机车争道的危险性,若骑上人行道又容易惊吓或碰撞到行人,因此大多数以骑乘自行车作为休闲活动的人,就选择在郊外或规划有自行车专用道的场所进行骑乘,也因此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汽车驾驶人会把自行车挂载在汽车上,待开车到适合骑乘自行车的地点后,再将自行车取下骑乘。
一般常见的自行车挂载机构,分为顶挂式自行车携车架及后挂式自行车携车架,顶挂式自行车携车架由于拆卸、取车不便、容易造成风阻增加,以及高度增加等问题,因此使用上己渐渐不被采用,而后挂式自行车携车架则具有容易拆卸、取车的特性,也不会有车辆行驶时须注意道路高度限制的问题,因此后挂式自行车携车架较普遍为一般使用所采用。
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先前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证第M319196号『车尾端携车架夹球式夹具』专利案所示的结构,此种携车架的结构包括:一栓体,其一端为凸缘的头端及另一端具有螺纹的圆杆,其螺纹预设位置处设有沟槽。一包覆件,其形体为一钟形上端面设一圆柱,该圆柱预定处设一U形环槽,且沿该包覆件的径向等分数等份,该包覆件的腹内设一可包覆拖车球的球槽,其上端的内部亦设一可包覆一倒置栓体的凸缘头的栓槽。一钟形罩,其腹内具一容室且搭配上述包覆件的整个外观形体,又该钟形罩的上端面设有与栓体串设的一贯通孔,且该钟形罩的预设位置处与被携物的一处连结。一旋钮,以旋入栓体的螺纹端而抵紧钟形罩,且附设一可限制该旋钮位移的锁具。组设时,将被等分的一包覆件予以包覆一倒置栓体的凸缘头及车尾端的拖车球,然后依序经由一倒置栓体螺纹端套入一钟形罩及装上一旋钮,最后旋紧该旋钮以迫紧钟形罩的容室完全稳固贴合于包覆件而使包覆件紧扣于车尾端的拖车球上。
上述现有创作结合于汽车尾端时,虽然可利用包覆件、钟形罩及旋钮等构件的迫紧作动配合,使携车架一端与拖车球的结合更稳固,然而此稳定的效果仅限于上下方向,对于该携车架与车架杆间结合的水平方向并没有增加稳固性的功能,因此会产生偏晃甚至摇动的缺失,而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于是针对前述现有创作问题深入探讨,并借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携车架夹持防摇结构』,以改善现有创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防摇结构』,其令携车架与汽车后端的车架杆结合时,能提升其水平方向组接的稳固性,避免于载运过程中产生大幅度的摇晃情形。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携车架夹持防摇结构』其构成的要件包含一携车架、车架杆以及一连接板。该携车架其一本体一端凸伸两个支架杆,另一端设有夹持机构,可利用该夹持机构与汽车后端的车架杆结合。该车架杆的一端固定于汽车后端,另一端则凸伸一固接座,可利用一球头杆一端的杆部穿设该连接板另一端后,配合螺帽螺固于该固接座上,而该球头杆另一端的球头部则用以供该携车架的夹持机构夹持结合。其次该连接板为一矩形板片,其对应该固接座的背面形成ㄇ形(也称“门”字型)的定位卡缘,恰巧能嵌卡该固接座的板面边缘,进而增进该连接板与车架杆结合的稳固性,而外端的板面上则形成有镂空的卡槽。当携车架结合于车架杆时,令该连接板的卡槽受该定位板相对端穿设而卡置限位,以此能增进该携车架结合于车架杆上的稳固性,而避免该携车架产生水平方向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令携车架与汽车后端的车架杆结合时,能提升其水平方向组接的稳固性,避免于载运过程中产生大幅度的摇晃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携车架;10-本体;11-支架杆;12-翼片;13-定位板;20-夹持机构;21-锥罩板;22-旋钮;23-调整螺杆;231-掣动块;24-外覆罩;30-车架杆;31-固接座;32-球头杆;321-杆部;322-螺帽;323-球头部;40-连接板;41-定位卡缘;42-穿孔;43-卡槽;51-置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握笔矫正装置的笔
- 下一篇:车内降温喷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