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脉腔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8598.6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凡;李潮;陈良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动脉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人体的医用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对于血管瘤、动脉夹层等病变,常采用动脉腔内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即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动脉病变部位,在动脉腔内重建动脉壁,恢复正常血流。随着对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扩展,开始在主动脉手术中采用分支型支架进行主动脉弓病变的修复。目前在手术中应用的分支型动脉腔内支架其主干为直型结构,而与主干支架对应的主动脉弓在生理状态下呈现为弯曲形状,因此现有的分支型动脉腔内支架的主干支架在植入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主动脉弓的形态,甚至有可能对动脉壁造成损伤。为提高分支型支架的适用性,需要将分支型支架的主干部分设计为弯曲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动脉腔内支架,以适应主动脉弓的弯曲形态,降低治疗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构成,支架单元轴向排列,多个支架单元连接形成管状体,管状体外表覆有膜或织物,膜或织物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主干支架单元的端面为斜面,多个支架单元连接形成弯曲主干。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干支架单元端面的倾斜角度在1°~3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干支架单元通过支架直接连接或通过支架表面固结的膜或织物间接连接形成管状体,其弯曲范围在1°~9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分支支架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或3个,在存在多个分支支架时它们的指向偏差在0°~3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干支架弯曲的方向背离分支支架指向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与现有直型主干的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相同,也是通过支架释放器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病变区域。有所不同的是,当送入主干支架时,主干支架呈现弯曲形态,并且弯曲方向与主动脉弓弯曲方向相近,从而避免支架对主动脉壁的损伤,降低支架治疗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优点是:
1.主干支架呈现弯曲形态,并且弯曲方向与主动脉弓弯曲方向相近,便于支架的置入,同时可以避免支架对主动脉壁的损伤;
2.分支型支架与弯曲型支架的结合,适合于血管复杂部位病变的整体式支架治疗。
3.主干支架的弯曲程度由支架单元端面的倾斜角度支持,可以根据主动脉弓的弯曲形态进行调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1为端面倾斜的主干支架单元,2为由虚线所包绕的多个主干支架单元连接形成的弯曲主干,3为分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由单一主干支架和三个分支支架构成,支架单元轴向排列,多个支架单元连接形成管状体,管状体外表覆有膜,膜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主干支架单元1端面倾斜角度为10°,连接形成的弯曲主干2的弯曲范围为1°~40°,分支支架的指向偏差为1°~10°,主干支架弯曲的方向背离分支支架指向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支架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壁可能造成的损伤,便于支架植入,提高治疗成功率。
上述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举例,保护范围依权利要求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