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用高压油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7881.7 | 申请日: | 200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皋市常发油管厂 |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F16L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李慧芳 |
| 地址: | 226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高压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用高压油管,包括管体、管接螺母和锥型连接头,所述管体的端部与锥型连接头整体成型。
背景技术
高压油管是柴油机供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工作时的压力量呈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使得高压油管产生振动,同时由于柴油机工作时整体也存在振动,因此对高压油管的抗振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柴油机用高压油管由管体、管接螺母和护套组成,管体的端部设有冷墩的连接头。连接时,护套夹在管体与管接螺母之间,防止管体断裂。由于护套与管体之间存在天然的间隙,且护套的端面与管体为垂直方向,因此仍易发生断裂现象,抗振断效果不明显。高压油管在进行弯管时,弯管机需要将管体上的管接螺母拉向两端并夹紧,而传统高压油管的护套与管体为阶梯状,管接螺母被拉向两端时,易被卡在护套端部,造成管体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柴油机用高压油管,其抗振效果好,不易断裂,且在进行弯管时管接螺母不易被卡住导致高压油管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柴油机用高压油管,包括管体、管接螺母和锥型连接头,所述管体的端部与锥型连接头整体成型,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管体端部为加厚型管壁,所述加厚的管壁与管体未加厚部分设有斜坡状缓冲区,且所述锥型连接头与管体之间设有环带。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端部加厚的管壁厚度为0.8-1mm。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状缓冲区的坡度为15-3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管体端部为加厚型管壁,其与未加厚部分设有斜坡状缓冲区,有效的防止了振动造成的管体断裂,提高了抗振性能,环带用于油管连接时卡住管接螺母。在使用弯管机对高压油管进行弯管时,需要通过夹持将管接螺母拉向两端并固定,而带坡度的缓冲区可使得管接螺母能够顺利通过护套,不会被卡住。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高压油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用高压油管,其包括管体1、管接螺母2、锥型连接头4、缓冲区5、环带6。
上述管体1上套有管接螺母2,端部设有与管体1整体成型的锥型连接头4,锥型连接头4与管体1之间设有环带6,用于高压油管连接时卡住管接螺母2。管体1的端部为加厚型管壁3,其加厚的厚度为0.8-1mm。加厚型管壁3与未加厚管体1之间设有一带坡度的缓冲区5,其坡度为15-30°。高压油管在连接时,管接螺母2套在加厚型管壁上,有效的防止了振动造成的管体断裂,提高了抗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皋市常发油管厂,未经如皋市常发油管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7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