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甘油脱色用活性炭检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6832.1 | 申请日: | 2009-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9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姚炎华;成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李慧芳 |
| 地址: | 226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油 脱色 活性炭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甘油脱色用的活性炭脱色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甘油作为八大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涂料、合成树脂、农药、牙膏等行业,其颜色是甘油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生产中须对甘油进行脱色处理。目前最常见的脱色方法采用固定床脱色,即在脱色罐中填充颗粒状的活性炭床层,让甘油在一定温度下按一定的流速连续流过活性炭床层,通过活性炭颗粒表面的孔隙吸附甘油中的色素,使甘油达到脱色的目的。由于目前市场上各活性炭制造商的活性炭质量参差不齐,使用前须对其进行脱色性能检测,用于得出甘油通过活性炭的最佳时间。目前大多数甘油生产企业采用专用检测仪器对活性炭各种技术指标进行检测,且检测出的活性炭指标不能直接得出用于甘油脱色的活性炭脱色性能,因此在检测用于甘油脱色的活性炭脱色性能时都很不方便。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直接检测活性炭脱色性能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油脱色用活性炭检测装置,用于甘油脱色的活性炭进行脱色性能检测,可快速得出不同品质的活性炭与甘油的最佳接触时间即流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甘油脱色用活性炭检测装置,包括漏斗、玻璃冷凝管、玻璃接口和烧瓶,所述玻璃冷凝管组顶端设有漏斗,末端接有带旋塞的玻璃接口;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玻璃冷凝管组由两根具有内、外管的冷凝管呈上下分布并连接构成,所述下方的冷凝管末端还包覆有滤布;所述冷凝管的一侧设有烧瓶,所述烧瓶通过玻璃导管与冷凝管的外管连接;所述玻璃接口上装有旋塞。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的内管为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下冷凝管中放置需检测的活性炭床层,甘油通过漏斗进入玻璃冷凝管组,在活性炭的作用下脱色,并从底端的玻璃接口流出。通过控制玻璃接口旋塞开度的大小实现甘油流速的调节,从而快速得出甘油与活性炭床层接触的最佳时间。冷凝管的内管为球形,防止甘油在流过活性炭床层时产生短路,减少与其接触,从而影响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甘油脱色用活性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包括漏斗1、玻璃冷凝管组2、玻璃接口11、旋塞12、冷凝管3、冷凝管4、滤布9、橡胶管5、烧瓶14、橡胶塞7、玻璃导管8、滴液漏斗10。
上述漏斗1内装有用于脱色实验的甘油,其下方连接有可对甘油进行脱色的玻璃冷凝管组2,玻璃冷凝管组2的末端连接有玻璃接口11,该玻璃接口11上设有可控制开度的旋塞12。
玻璃冷凝管组2由两根结构相同的冷凝管3和冷凝管4上下方向连接组成,所述冷凝管3、4均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其中,冷凝管3的内管与其下方的冷凝管4的内管连接,须检测的活性炭可放置在冷凝管4的内管内,并将其末端用滤布9包住,防止活性炭颗粒从管内漏下。同时,外管和外管上分别开有进气口6a、8a和出气口6b、8b,出气口6b通过橡胶管5与进气口8a连接,使得冷凝管3、4的外管、8相互导通。
玻璃冷凝管组2的一侧设有一三口烧瓶14,瓶口连接有配备了玻璃导管8的橡胶塞7及滴液漏斗10,该玻璃导管8通过橡胶管与冷凝管3的进气口6a连接。其作用是:将从滴液漏斗10内流入烧瓶14的水加热成蒸汽,并通过玻璃导管8输送到冷凝管3、4的外管中,用于检测时对内管中甘油的加热,使得甘油具有良好的流通性。
检测时,将须检测的活性炭13放置在冷凝管4的内管内,冷水从滴液漏斗10以适当的流速进入烧瓶14,使得其中的水位保持合适,烧瓶14中的水经加热沸腾后,蒸汽通过玻璃导管8进入冷凝管3的外管;冷甘油经漏斗流入冷凝管3的内管中,通过外管中的蒸汽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甘油流入冷凝管4,冷凝后的蒸汽冷凝水通过橡胶管5流入下方的外管中,甘油被加热后与冷凝管4中的活性炭13接触,在活性炭13的作用下被脱色,从底端的玻璃接口11流出。通过控制旋塞12的开度大小实现甘油通过活性炭13的流速,然后将采用不同流速脱色后的甘油放入色谱仪及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检测,即可快速判断最佳的接触时间和流速。
上述冷凝管3、4的内管均为球形,甘油在冷凝管3、4的内管中缓慢沿内壁流动,可避免甘油在流过活性炭床层时产生短路,使得甘油与活性炭充分的接触,保证了检测的结果准确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8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客车短牵引梁组对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单级旋片式真空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