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指反向牵引外固定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6338.5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江;冯晓娜;李文宏;王斌;安娜;廉小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江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向 牵引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固定牵引架,具体的说是一种单指反向牵引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手部2~5指中节指骨粉碎骨折后由于肌腱的牵拉作用,使骨折端短缩重叠,或嵌插;传统的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较难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困难,且骨膜广泛剥离后影响骨折愈合,特别是指骨关节内的骨折,传统内固定更难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够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及固定的外固定牵引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指反向牵引外固定架,包括长、短两个呈“U”形结构的主体,且两个U形主体的开口端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两个U形主体的开口端均设有固定卡,该固定卡上装有克氏针,所述短U形主体的宽度小于长U形主体,所述短U形主体置于长U形主体内部,该两主体的侧边通过套管套接,所述长U形主体的封闭端设有凹槽,所述短U形主体的封闭端设有钩状突起,该钩状突起与凹槽通过弹性部件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工具,仅用普通手摇钻或电钻即可;时间短,手术无出血;局部组织损伤小,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固定期间可进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功能练习,降低了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单指反向牵引外固定架,参见附图1,2;图中:长U形主体1、套管2、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凹槽5、橡皮筋6、钩状突起7、短U形主体8、第一固定卡9、第一克氏针10、第二固定卡11、第二克氏针12;末节13、近节14。
长U形主体1和短U形主体8的开口端向同一方向延伸,长U形主体1的开口端设有第二固定卡11,短U形主体8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固定卡9。
第一固定卡9上装有第一克氏针10,第二固定卡11上装有第二克氏针12,短U形主体8的宽度小于长U形主体1,长U形主体1和短U形主体8的侧边通过套管2套接,长U形主体1的封闭端设有凹槽5,短U形主体8的封闭端设有钩状突起7,钩状突起7与凹槽5通过弹性部件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优选择结构,套管2上设有两个通道,为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长U形主体1的侧边置于第一通道3内,短U形主体8的侧边置于第二通道4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套管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分别通过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套装在长U形主体1的左侧边和短U形主体8的左侧边,另一个套装在长U形主体1的右侧边和短U形主体8的右侧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弹性部件为弹性橡皮筋6。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
分别于伤指的近节14指骨远端及末节13指骨基底、侧面中线垂直于指骨各钻入一枚直径1.0mm的克氏针,分别为第二克氏针12和第一克氏针10,第一克氏针10和第二克氏针12呈平行状态。将手指置于两U形主体的两侧边之间的空间内,调整短U形主体8在长U形主体1上的位置,用长U形主体1上的第二固定卡11固定穿过近节指骨的第二克氏针12,用短U形主体8上的第一固定卡9固定穿过末节指骨的第一克氏针10,长U形主体1的凹槽5与短U形主体8的钩状突起7之间通过弹性橡皮筋6连接,并调整橡皮筋6弹力以对抗屈伸肌腱的拉力。通过弹性橡皮筋6的拉力将短U形主体8的封闭端拉向长U形主体1的封闭端,如图2中所示,致两枚克氏针反向分离移位,将骨折端牵开,达到复位效果。
本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工具,仅用普通手摇钻或电钻即可;时间短,手术无出血;局部组织损伤小,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固定期间可进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功能练习,降低了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江,未经李春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自粘空心线圈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机动车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