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复位分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6316.9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吕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忠岩 |
主分类号: | F16K11/076 | 分类号: | F16K11/0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32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复位 分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水阀芯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复位分水器,属于国际专利分类F16K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分水器有一个弊端:由于分水器一般有水龙头、花洒和浴缸,有时在花洒用完就关闭水源了,当下次再打开时不知道哪个会出水。此时可能人正好站在花洒的下面,打开水源,就会淋到身上,十分狼狈,导致其应用领域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分水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达到自动复位的分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复位分水器,包括上盖、主体和底座,上盖连接于主体,主体连接于底座;上盖由固定销固定于传动杆,分水片由固定销固定于传动杆,传动杆的两侧由固定于主体上的回位弹簧控制其回位。O圈骨架固定于主体上并与传动杆连接、由卡簧固定。底座上设有出水孔,定位销和上盖定位孔连接定位出水孔;分水片连接于底座,回位弹簧连接于O圈骨架。在分水片和底座之间设有起密封作用的硅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分水器,可以实现自动复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三头分水器在分别用水后无法确认关闭,导致开启时突然溢水四溅的状况,实现了自如控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分水器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底座上出水孔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回位弹簧,3、主体,4、O圈骨架,5、分水片,6、固定销,7、底座,8、硅胶圈,9、硅胶圈,10、传动杆,11、固定销,12、定位销,13、回位弹簧,14、卡簧,15、密封胶圈,16、定位孔,17、出水孔,A、B、C分别代表三个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分水器,自动回位部分:传动杆10和上盖1连接、由固定销11连接固定,上盖1和主体3连接,中间有回位弹簧2与主体3连接组成。分水定位部分:由O圈骨架4和硅胶圈9、密封胶圈15连接,与回位弹簧13连接,O圈骨架4和主体3固定,O圈骨架4和传动杆10连接,由卡簧14固定。分水密封部分:由分水片5和传动杆10连接、由固定销6固定,分水片5与底座7连接,中间由硅胶圈8密封。
当由进水孔进水以后,主体3里面有水压,将O圈骨架4、回位弹簧13和定位销12同时往上推行,使定位销12与定位孔16连接,起到定位作用;此时底座7的出水孔A出水。
当打开水源、从进水孔进水时,O圈骨架4和硅胶圈9、回位弹簧13同时向上运行(水的压力比回位弹簧压力大),O圈骨架4的上平面推动定位销12向上滑动、和定位孔16连接定位。此时,出水孔A出水,出水孔B和C关闭。旋转传动杆10往左120度,此时出水孔B出水,出水孔A和C不出水。关闭水源后,回位弹簧和O圈骨架4回到起始点,定位销和上盖定位孔脱落回到原点;此时回位弹簧带动传动杆、上盖、分水片回到原点,也就是出水孔A出水的位置。
旋转传动杆10往左120度,传动杆10带着分水片5、上盖1、回位弹簧2同时旋转120度,此时底座7的出水孔B出水。关闭水源,回位弹簧13将O圈骨架4弹回原位,即定位销12自动与定位孔16脱落。此时回位弹簧2将传动杆10和上盖1、分水片5弹回原位,即底座7的出水孔A的出水位置,完成了自动回位过程。
[0014]往右旋转传动杆10,其原理同向左一样。再次打开水源底座7,出水孔依然是A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忠岩,未经吕忠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缆二次套塑束管充油装置
- 下一篇: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