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踏式食用菌菌棒打孔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6305.0 | 申请日: | 200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益冉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踏 食用菌 棒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式打孔机,具体讲涉及食用菌菌棒的打孔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本行业只有使用手工的方式对食用菌包打孔,不仅效率低,每棒需要6次工序才能完成,每分钟只能打4-5个,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投入成本较大;而且对包的损伤较大,打孔大小不标准,孔的位置、尺寸、深度大小不均匀、不一致、难以统一,影响后续菌种的生长;手工打孔时,工具上容易附着培养基,不仅浪费培养基,而且人工操作难免会发生工作意外,易伤到手或身体,存在隐患。授权公告号CN201123272Y,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打孔装置结构复杂,必须依附于气压才能完成打孔的工作,部件较多,气管容易老化不易维修,造价成本和维修成本也较高,受电源、场地限制,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打孔均匀、效率高,一次性完成多方向打孔,且安全操作的打孔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包括机架、卸料槽和放置菌棒的工作平面,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卸料槽;所述工作平面设有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与脚踏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孔机构包括导向柱和连动机构;所述导向柱上依次串联有上打孔板、上定位板和下打孔板;所述连动机构驱动上打孔板和下打孔板沿导向柱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面设于上定位板和下打孔板之间;所述上打孔板和下打孔板相对于工作平面的一侧设有打孔杆;所述工作平面和上定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上打孔板、上定位板、工作平面和下打孔板的四个角处;所述导向柱与上打孔板和下打孔板活动连接,与上定位板和工作平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动机构包括拉杆和连杆;所述拉杆一端与上打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脚踏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打孔板和下打孔板活动连接,连杆的中部与立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通过其顶部的螺母固定在上打孔板上焊接的横向铁板上;所述拉杆通过第一转轴套、第一转轴、调节杆、第一销轴和第一销轴座与脚踏板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通过第二销轴分别与上打孔板和下打孔板两侧的滑槽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销杆与立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为一根或一根以上,所述连杆为一根或一根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的外圆周设有导向套;所述工作平面两侧设有调宽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与机架和第一回位弹簧连接;所述脚踏板通过第二转轴座、第二转轴与机架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机架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为两根,分别设在打孔机构两侧;所述连杆为四根,两两交叉连接为一组,两组连杆的端部通过第二销杆连接,在第二销杆之间设有第二回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脚踏板与打孔机构结合,使双手有空闲的时间替换菌棒,不仅能提高打孔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不受电源、场地限制,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打孔机构的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打孔位置均匀,对菌棒的损伤较小。
3、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回位弹簧和第二回位弹簧的设计,当脚离开脚踏板时,利用回位弹簧让脚踏板和上打孔板、下打孔板回到初始状态。
4、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杆的设计,便于根据操作者的身高来调整脚踏板的高度,实用性较强。
5、本实用新型采用:调宽板的设计,便于根据菌棒的外形尺寸大小来调整工作平面的工作宽度,便于固定菌棒执行打孔操作。
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打孔板的设计,一次性完成两个方向的打孔,打孔均匀效率高。
7、本实用新型采用:导向套的设计,引导拉杆做上、下往复的运动;上定位板的设计,引导上打孔板上的打孔杆做上下往复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益冉,未经李益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测苯系物的掺杂纳米敏感材料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热辐射直驱式热力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