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5114.2 | 申请日: | 200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8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忠坤 |
主分类号: | F02P3/00 | 分类号: | F02P3/00;H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宁海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支承 外壳 汽车发动机 点火 阻尼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器部件,具体是指在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导线护套之外加装塑料支承外壳的一种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是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点火系统重要的橡胶部件,具有固定点火阻尼线、隔离绝缘点火高电压、抗电晕、衰减降低点火电磁对外界无线电的干扰等作用。
现有技术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由质地柔韧的耐热硅橡胶制成,套在点火阻尼线的二端,点火阻尼线的导电插口深嵌入护套的前端孔口中,在插接发动机火花塞与分电器两端电极时,因护套较长且手感偏软,使不上力,需手持护套的尾部反复用力塞插才能确认点火阻尼线的导电插口是否连接可靠,因此,现有技术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存在手感偏软、插接不便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的后部外壁附加设置一个硬质塑料支承外壳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旨在利用塑料外壳的支承改善护套后部偏软的不足,提高插接手感,达到便于可靠插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包括外壳、护套,其中:所述的外壳为耐热硬质塑料制成的中空薄璧柱形构件;外壳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中心为圆柱形内腔;外壳的外柱面,由下而上为由小圆柱形、圆锥台形、大圆柱形的三级台阶构成,其中,上部大圆柱台阶的柱面上,均布设有四个与内腔相通的,上底长下底短的梯形榫孔,下部小圆柱台阶的柱面上,均布设有四个与内腔相通的长圆形的胀孔,且与上部大圆柱台阶的梯形榫孔错开45°圆心角;外壳的顶部设有圆形的护手圈,护手圈的上面,沿直径,设有立壁形的持手,持手的一窄边侧面,设有一折弯孔与内腔顶部中心相通,持手的顶部设有弧形的扣手边;所述的护套为耐热硅橡胶制成的厚壁圆柱形管套,护套外柱面直径与所述外壳的内腔直径相等,护套外柱面的上部,均布设有四个与所述外壳的梯形榫孔对应配合的,凸出的梯形榫头,护套的管孔内壁直径与阻尼线直径相等,下部的管孔内壁中设有与阻尼线插口配合的凹槽。
连接关系
组装时,阻尼线的一端预装插口,借助护套的弹性,将阻尼线未装插口的一端,从护套的下端管孔穿过护套,将装有阻尼线插口的一端挤压置于护套下部管孔的配合凹槽中,再将阻尼线未装插口的一端,从外壳的下端穿过内腔、内腔顶部的折弯孔从持手的侧面引出,借助装具和护套的弹性,将护套挤压置于外壳的内腔中,护套上部的梯形榫头,嵌入外壳的梯形榫孔中;
工作原理
外壳与护套通过梯形榫头、榫孔的扣合而可靠连接,外壳的胀孔作用是,护套挤压装入外壳,容纳因挤压而胀出的橡胶体;外壳的支承作用,改善了护套后部偏软的不足,插接时,手持外壳顶端的持手部,将护套及阻尼线插口插入发动机火花塞电极,外壳的持手部底部的护手圈与顶部的扣手边,在插拔护套及阻尼线插口时,起到防滑作用。
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的后部外壁附加设置一个硬质塑料支承外壳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存在手感偏软、插接不便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利用塑料外壳的支承改善护套后部偏软的不足,提高了插接手感,达到了便于可靠插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塑料支承外壳的汽车发动机点火阻尼线护套的外观轴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中:外壳1、护手圈11、持手12、扣手边13、梯形榫孔14、胀孔15、折弯孔16、护套2、梯形榫头21、阻尼线0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忠坤,未经周忠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5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洗牌机的接牌升降机构
- 下一篇:磁性无折痕按摩多功能绣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