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扩散吸声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4181.2 | 申请日: | 200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邹四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 |
| 地址: | 2017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扩散 吸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壁面声学处理扩散吸声体。
[背景技术]
在观演类厅堂和声音录制与回放的房间中,室内音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而各种声学处理材料与构造是结合在室内装修中的。室内壁面的吸声可以消除有害的强反射声、避免声聚焦、降低室内混响时间、减小混响声级、提高语言清晰度。在通常的室内装修中,吸声和散射是由不同的壁面和材料来提供的,目前装修所采用的散射壁面通常也缺少吸声性能,尽管使反射声扩散传播,但并没有减小混响声能,所以无法控制混响时间。
大多声音录制与回放的房间如录音室、控制室、视听室、家庭影院等,通常房间尺寸比较小,但对音质的要求非常高。即要求在听音区域内前次反射声的声级要远低于直达声声级,但又需要有一定的短暂混响时间,以保证听音者长时间工作的自然性、舒适性,避免听觉疲劳。所以不能采用如消声室一样的全吸声设计,而应使壁面的吸声和散射相结合。但在这类小房间中由于壁面面积有限,如果吸声和散射分别由不同壁面和材料来提供,会增加设计的难度,且不利于声音的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壁面声学处理的改进型扩散吸声体,具有吸声和散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扩散吸声体,包括若干个扩散吸声单元、底板,所述扩散吸声单元采用有反射效果的材料制成,每个扩散吸声单元外形为多边体,每个扩散吸声单元在同一平面上任意排列组合粘贴在一起或粘贴在底板上,形成扩散吸声体,在所述扩散吸声体外围采用透声性的布料包裹。
所述每个扩散吸声单元外形为长方体,所述扩散吸声体外形为一个大的长方体,每个扩散吸声单元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支条,所述固定支条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所述固定支条为玻璃钢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声音的扩散和吸收是同一声学界面的两种不同特性,任何时刻都是共同作用的,在比较成熟声吸收和扩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论中的伪随机理论,采用不同声学指标与形状的声学材料组合,可设计多种针对不同频段、不同吸声扩散效果的扩散吸声体。当声波到达扩散吸声体的不同密度的材料表面,不同频率的声波将反射向不同的方向,优化了声音的均匀度;同时,声波经过扩散吸声体的时候,其表面和内部的吸声材料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了良好的吸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新颖、简单,兼顾了扩散和吸声两方面的性能,保证听音者长时间工作的舒适性,避免听觉疲劳,能够有效的控制声音,消除有害的强反射声,避免声聚焦,提高语言清晰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性能好,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剖面图;
参见图1至图2∶1为长方体单元(分别有多块不同密度的玻纤体)、2为底板、3为玻璃钢条、4为透声性布料。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一种扩散吸声体,兼顾扩散和吸声性能的不同密度的纤维类组成,不同密度的玻纤体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直接用胶水粘贴在一起或者在中间增加玻璃钢条,排列组合粘贴在底板2上或者不用底板而直接外包具透声性的布料4。根据不同环境要求扩散和吸声的高低不同,玻纤体的密度可以做不同调整,玻璃钢条也可以不增加,其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扩散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4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宝马三系时尚版车载DVD影音导航带触摸屏控制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