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网络通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2766.0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宓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8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网络通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网络通讯的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一种无线网络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图1绘示现有的一种无线网络通讯装置。请参照图1,此无线网络通讯装置100主要包括有无线网络模块110、以太网络切换芯片(ethernet switch IC)120、网络电话(voice over IP,VOIP)模块130及网络处理芯片140。
无线网络模块110又包括有天线112、功率放大单元114、信号传输单元116及无线网络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118。无线网络系统芯片118是通过其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18-1来耦接至网络处理芯片140。而以太网络切换芯片120是通过其媒体独立接口(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以下简称为MII接口)120-1来耦接至网络处理芯片140的MII接口140-1。其中,以太网络切换芯片120的MII接口120-1必须工作于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一般称为PHY)模式,而网络处理芯片140的MII接口140-1则必须工作于媒体存取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一般称为MAC)模式。
至于网络电话模块130,其又包括有Codec/SLIC芯片132及网络电话系统芯片134。所谓Codec即是编码/解码。而所谓SLIC即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译为用户线路接口电路。Codec/SLIC芯片132是通过其SPI/PCM接口132-1来耦接网络电话系统芯片134。所谓SPI即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接口)。而所谓PCM即是脉波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网络电话系统芯片134具有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模块134-1,而此数字信号处理模块134-1又具有主机连接端口接口(host port interface,以下简称为HPI接口)134-2。网络电话系统芯片134即是通过HPI接口134-2耦接至网络处理芯片140。
如此一来,只要再将RJ45接口耦接至以太网络切换芯片120,那么此无线网络通讯装置100就可通过RJ45接口来进一步连结至网际网络(internet),从而实现无线网络的室内接入单元(in door unit,IDU)功能。此外,只要再将RJ11接口耦接至Codec/SLIC芯片132,那么此无线网络通讯装置100就可通过RJ11接口连接至传统话机(未绘示),从而实现网络电话的功能。
虽然上述的无线网络通讯装置100结合了无线网络与网络电话的功能,然而由于其必须采用网络处理芯片140及网络处理芯片140的外围电路,这样不仅使得无线网络通讯装置100的电路架构复杂,也连带使得无线网络通讯装置100的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通讯装置,其电路架构简单,且成本相对低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网络通讯装置,其包括有无线网络模块及网络电话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具有第一媒体独立接口。网络电话模块具有第二媒体独立接口,而此第二媒体独立接口耦接至第一媒体独立接口。其中,第一媒体独立接口及第二媒体独立接口皆工作于媒体存取控制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网络通讯装置还包括有以太网络切换芯片。此以太网络切换芯片耦接于第一媒体独立接口与第二媒体独立接口之间,且此以太网络切换芯片具有第三媒体独立接口及第四媒体独立接口。第三媒体独立接口耦接第一媒体独立接口,而第四媒体独立接口耦接第二媒体独立接口,且第三媒体独立接口及第四媒体独立接口皆工作于物理层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网络电话模块还具有第三媒体独立接口,而上述的无线网络通讯装置还包括有以太网络切换芯片,且此以太网络切换芯片具有第四媒体独立接口。第四媒体独立接口耦接第三媒体独立接口,且第三媒体独立接口工作于媒体存取控制模式,而第四媒体独立接口工作于物理层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