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在分馏塔内的防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2715.8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8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小萍;张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河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2 | 分类号: | B01D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分馏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馏塔内部组件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分馏塔内的防焦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重油催化裂化过程中,防止分馏塔内部结焦是保证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关键之一。加工重油的催化裂化装置,由沉降器重油旋分出来的反应油气进入重油分馏塔底部,通过人字型挡板与循环油浆逆流接触,洗涤反应油气中的催化剂并脱过热,使油气呈“饱和状态”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通常在分馏塔大油气管线末端会因油气冷凝而在管内壁结焦。随着开工时间的延长,结焦厚度逐渐增加,从而引起沉降器到分馏塔的气体线路流动阻力增大,装置往往被迫降低加工量被动适应。
此问题系催化裂化装置多年常见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满足装置满负荷长周期操作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能够有效防止油气结焦的设置在分馏塔内的防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设置在分馏塔内的防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焦结构包括蒸汽旁路、蒸汽接管挠性结构及防焦环管,所述的蒸汽旁路与分馏塔的蒸汽入口连接,所述的蒸汽接管挠性结构的一端连接蒸汽旁路,另一端经U形管卡连接防焦环管,该防焦环管设在分馏塔反应油气入口接管的末端。
所述的蒸汽旁路为柔性可拆卸结构,设在分馏塔反应油气入口一侧。
所述的蒸汽旁路设在分馏塔塔内或经塔外引入分馏塔。
所述的防焦环管为可拆卸结构,该防焦环管的内圈开设分布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各组件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拆卸方便,采用挠性结构可以避免膨胀引起的结构破坏,高温蒸汽通过防焦管上的小孔喷向油气,能够有效防止油气结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防焦蒸汽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分馏塔塔体、2为蒸汽入口、3为反应油气入口、4为蒸汽旁路、5为挠性结构、6为防焦蒸汽环管、61为分布孔、7为U形管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设置在分馏塔内的防焦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防焦结构包括蒸汽旁路4、蒸汽接管挠性结构5及防焦环管6,蒸汽旁路4设在分馏塔塔体1内,与设在分馏塔体上的蒸汽入口2连接,该蒸汽旁路4为柔性可拆卸结构,设在分馏塔反应油气入口3的一侧,蒸汽接管挠性结构5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蒸汽旁路4,另一端经U形管卡7连接防焦环管6,该防焦环管6设在分馏塔反应油气入口3的接管末端。防焦环管为可拆卸结构,其结构如图3所示,内圈上开设有一圈分布孔61。高温蒸汽通过分布孔61直接喷向从反应油气入口3进来的油气,以避免油气冷凝在分馏塔内壁以及反应油气入口3的接管上,从而防止油气结焦。由于反应油气入口3的温度较高,采用挠性结构5可以避免膨胀引起结构破坏,考虑装置检修,防焦结构部件采用法兰连接,安装拆卸均方便。
实施例2
一种设置在分馏塔内的防焦结构,其结构如图2所示,该防焦结构包括蒸汽旁路4、蒸汽接管挠性结构5及防焦环管6,蒸汽旁路4从分馏塔塔体1外引入分馏塔,与蒸汽入口2连接,该蒸汽入口2从外部油气管线伸入,蒸汽旁路4为柔性可拆卸结构,设在分馏塔反应油气入口3的后侧,蒸汽接管挠性结构5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蒸汽旁路4,另一端经U形管卡7连接防焦环管6,该防焦环管6设在分馏塔反应油气入口3的接管末端。防焦环管为可拆卸结构,内圈上开设有数圈分布孔。高温蒸汽通过分布孔直接喷向从反应油气入口3进来的油气,以避免油气冷凝在分馏塔内壁以及反应油气入口3的接管上,从而防止油气结焦。由于反应油气入口3的温度较高,采用挠性结构5可以避免膨胀引起结构破坏,考虑装置检修,防焦结构部件采用法兰连接,安装拆卸均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河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河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7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