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事故个人急救包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2418.3 | 申请日: | 200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6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雷呈祥;张术;马丽;王庆蓉;范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事故 个人 急救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核事故情况下的多用途个人急救包。
背景技术
当严重核事故时,由于现场医护人员的缺乏或不能立即到位,辐射损伤伤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学救援,因而造成其辐射损伤和创伤加重,往往小伤变重伤拟或留下伤残甚至失去生命的代价。虽然部分伤员能购进行简单的自救互救,但是缺少应手的急救用品。而一般的急救包,则没有辐射防护和辐射损伤救治用药,且包内其它救治药材因混乱而难于找寻,延误救治时间,故不适合核事故情况下的应急救治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事故个人急救包,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核事故个人急救包,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包体、与所述包体的截面形状配合的包盖、拉链和定位丝扣;
所述的包盖的一边通过转动连接构件与包体相连接,所述的包盖的另外三个边通过拉链与包体相连接,所述包盖内设有竖隔板和横隔板,所述竖隔板和横隔板相互交叉设置,竖隔板和横隔板的两端与所述包盖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竖隔板和横隔板相互交叉形成的空间为定位袋;所述定位丝扣设置在包体内,其两端分别与包体的内壁相连接,便于固定急救器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核事故个人急救包,结构简单,内容量较大,且急救用品定位存放、取拿方便,伤员自己可用于自救或伤员之间进行互救。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和早期抗辐射损伤,以减少伤残,降低伤亡率。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包结构合理、适用性强,功能强大,可配置部队和地方从事核潜艇、核导弹、核电、核反应堆、放射装置等放射工作的人员使用,以便在核事故紧急情况下实施自救互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核事故个人急救包外观示意图。
图2为核事故个人急救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核事故个人急救包急救用品存放示意图。
图4为冷敷袋放置位置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核事故个人急救包,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包体1、与所述包体1的截面形状配合的包盖2、拉链3和定位丝扣5;
所述的包盖2的一边通过转动连接构件6与包体1相连接,所述的包盖2的另外三个边通过拉链3与包体1相连接,所述包盖2内设有竖隔板101和横隔板102,所述竖隔板101和横隔板102相互交叉设置,竖隔板101和横隔板102的两端与所述包盖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竖隔板101和横隔板102相互交叉形成的空间为定位袋4;所述定位丝扣5设置在包体1内,其两端分别与包体1的内壁相连接,便于固定急救器材。
进一步,包体1的底部设有腰带扣103,包体1的侧面设有挂带104,可套挂在手腕上、腰带上或置放于战位上,适合个人随身携带;
进一步,竖隔板(101)的数量为3片,横隔板(102)的数量为2片。
本实用新型除了可配置一般急救用品外,还可配置有辐射防护及辐射损伤救治用药,并可将其安置在所述的定位袋内,包内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都设置固定的位置,便于黑暗环境中取用。
所述的辐射防护和损伤救治药,如:523片、408片,所述的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药,如:碘化钾片,所述的放射性促排药,如:普鲁士蓝胶囊,所述的止吐止呕药,如:止呕宁,所述的镇痛药,如:去痛片(必要时可配置吗啡片),所述的镇定药,如:安定片,所述的止血用品:止血带、自粘止血贴,所述的包扎固定用品,如:带敷料三角巾、弹性绷带卷、带敷料绷带、医用纱布、医用胶布,所述的烧/烫伤用品,如:烧伤敷料,所述的冷敷用品,如:冷敷袋,所述的放射性洗消用品,如:放射性洗消包,并可在急救包安放用于应急照明的小型手电筒。
如可按照图3所示的方式安置。
参见图3和图4:
7-冷敷袋,8-放射性洗消包,9-带敷料三角巾,10-碘化钾片、523片,11-止呕宁,12.-普鲁士蓝胶囊,13-408片,14-手电筒,5-自粘止血贴,16-带敷料绷带,17-弹性绷带卷,18-医用纱布,19-安定片,20-吗啡片,21-烧伤敷料,22-止血带,23-医用胶布,冷敷袋7放置于包盖与包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指再植术后治疗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纸尿裤的改良粘扣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