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三厢汽车与两厢汽车相互变形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2382.9 | 申请日: | 200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臻 |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 地址: | 201107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汽车 两厢 相互 变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领域,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尤其是一种简易的、低成本的具有三厢汽车与两厢汽车互换变形功能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汽车变形是跑车有顶盖与无顶盖之间的互换变形,通过机构将可折叠式车顶藏在后备箱里,实现跑车从有顶到敞篷的变化,反之则可以实现由敞篷到有顶的变化;而关于汽车三厢与两厢形态的互换变形却很少有汽车厂家关注,至今没有此类车型问世。已有的专利技术虽然也能实现外形上的三厢与两厢结构互变,但是变形过程需要多个折叠的部件,过程较为复杂而且附加的部件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汽车市场上该技术应用的空白以及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且低成本的能在三厢车与两厢车之间进行互换的变形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厢汽车与两厢汽车的相互变形结构,包括后挡风玻璃板,后厢盖上挡板,车顶钢板,汽车尾部垂直钢板,车尾固定轴,车顶固定轴,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下部,后挡风玻璃板与车顶钢板在车顶固定轴处通过活动连接进行固定;后厢盖上挡板与汽车尾部垂直钢板在车尾固定轴处通过活动连接进行固定;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与后挡风玻璃板连接,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下部与后厢盖上挡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与后挡风玻璃板之间通过刚性连接或者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下部与后厢盖上挡板之间通过刚性连接或者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和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下部接触处构成无缝连接,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和下部的其中一块挡板在两挡板接触边缘为凹槽,另一块挡板的边缘与该凹槽相配合。
所述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和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下部在第三厢结构变形过程中均具有单向锁止结构或行程限位开关。
所述后挡风玻璃板下部布置有锁舌,后厢盖上挡板上部安装有与之相配合的锁扣。
所述后厢盖上挡板可向汽车车尾方向旋转。
所述后挡风玻璃板和后厢盖上挡板通过电动马达驱动。
所述后挡风玻璃板和后厢盖上挡板运动采用手动调节或者马达驱动行李厢支撑杆运动进行驱动。
所述行李厢支撑杆主要包括普通车用的支撑杆和支杆,支撑杆装在汽车行李厢内,支撑杆左右两侧各一根,支撑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汽车行李厢侧钢板上方,支撑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后挡风玻璃板最下部,支撑杆的最上端处附近处延伸出一段支杆用来顶住后厢盖上挡板,支撑杆与支杆为固连;支杆与后厢盖上挡板并不固连。
所述行李厢支撑杆为液压或气压支撑杆。
所述可绕车顶固定轴旋转的后挡风玻璃板和可绕车尾固定轴旋转的后厢盖上挡板的旋转运动可由位于地板通道的电机驱动或通过分别连接车身与后挡风玻璃板、车身与后厢盖上挡板的液压支撑杆或气压支撑杆等传动,车内的中控面板上设有相应的启动按钮或可以直接靠手动完成变形过程。整个变形过程最少只需要两个分解步骤:1.后厢盖上挡板绕车尾固定轴旋转至预定位置,2.后挡风玻璃板绕车顶固定轴旋转至预定位置。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可绕车顶固定轴旋转的后挡风玻璃板和可绕车尾固定轴旋转的后厢盖上挡板的旋转运动可由位于地板通道的电机或其他方式驱动,车内的中控面板上设有相应的启动按钮。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简单的机构运动实现三厢与两厢的互换变形,可以为一款车带来两种不同的风格,满足那些对两种风格、两种审美都热爱的人。同时,两厢的结构可以带来大的行李厢空间,为车主带来便利。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随时实现三厢与两厢车的互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厢汽车形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厢汽车形态时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上部3和第三厢两侧上挡板下部4示意图。
图3是三厢汽车变形为两厢汽车步骤1开始时的侧视图。
图4是三厢汽车变形为两厢汽车步骤2开始时的侧视图。
图5是三厢汽车变形为两厢汽车步骤2结束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三厢汽车时打开行李厢时的侧视图。
图7是两厢汽车时打开行李厢时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行李厢支撑杆CD及支杆EF示意图。
图9为行李厢支撑杆CD及支杆EF部位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臻,未经张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3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泥模型镜像装置
- 下一篇:经皮肾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