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凹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2225.8 | 申请日: | 200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施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丽琴 |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放热 界面 真空 循环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凹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
背景技术
真空插管太阳热水器可在冬季提供生活热水,但集热管内存水热沉大、得热少、抗冻性差、会炸管、单管破损会跑水、水质劣化细菌超标。采用热管集热元件可以制造管内无水的热水器,但铜——水热管造价高、容易冻坏、有的还存在明显的性能衰退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内凹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用置于真空隔热层内的吸收体,一个由上行管、下行管及放热端构成的自然循环流道,以及一个内凹的放热界面组成一个具有内凹放热界面的真空循环集热元件。自然循环流道内部灌装但不充满液态热媒,自然循环流道的上行管与置于真空隔热层内的吸收体低热阻连接或者与吸收体一体制作。这里,放热端是相对循环流道而言的;放热界面是相对集热元件而言的,有时两者是指同一个物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对于可倾斜或垂直安置的场合,循环传热无需配备动力、启动快、抗冻、不炸管、单管损坏仍然能集热、可制造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得热多、保温性能优异的太阳集热装置;换热界面设计自由、对真空度不敏感、可半永久性稳定工作在20~500℃范围、可用低碳钢和铝代替铜、过热保护的集热元件能防止空晒事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个嵌入式内凹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结构示图。
图2是一个过热保护内凹罩玻璃管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结构示图。
图中1.上行管;2.下行管;3.放热端;4.内玻管;5.传热翅片;6.真空隔热层;7.吸收体;8.罩玻璃管;9.内凹段;10.自由端爪;11.热力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用上行管1、下行管2和内凹的放热端3构成一个自然循环流道,自然循环流道的上行管1嵌入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并与集热管的内玻管4之间采用传热翅片5传热,组成一个嵌入式内凹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
图1实施例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在阳光下作放热端3高置的倾斜安装,使斜虚线所示的热媒液面呈水平状态。阳光透过罩玻璃管在集热管内玻管4的吸收膜上转换为热能,热能通过内玻管4和传热翅片5传给上行管1内的热媒并使热媒受热膨胀通过上行管1上浮,在自然循环流道的管状放热端3处,热媒放出热能温度降低下沉进入下行管2,下沉到底后再次进入上行管1被加热并上浮。如此沿带箭头曲线所示途径周而复始循环集热。
自然循环流道灌装热媒前应除气,灌装完毕应进行封闭。自然循环流道的设计和热媒的选择及其灌装量应满足:1)自然循环的建立;2)热媒性能稳定不容易热分解、饱和蒸汽压低、不与自然循环流道发生化学反应;3)自然循环流道内保有热媒膨胀空间使热媒凝固或者空晒体积膨胀时不对有关零部件产生有害影响;4)放热端工况良好。
为减少上行管1与下行管2之间的热短路,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还可以采用带有绝热层的下行管。
图2中,用上行管1、下行管2和盘管换热器放热端3构成一个自然循环流道,自然循环流道的上行管1与置于真空隔热层6内的吸收体7一体制作,在真空隔热层6内设置与下行管2低热阻连接、带有自由端爪10的双金属片热力元件11,组成一个过热保护内凹罩玻璃管放热界面真空循环集热元件。盘管换热器放热端3与罩玻璃管8内凹段9配合传热连接,盘管换热器放热端3与罩玻璃管内凹段11之间垫有一个弹性传热件以改善传热。盘管换热器放热端3通过弹性传热件和罩玻璃管内凹段11放热。
正常工作温度下,盘管换热器放热端3通过弹性传热件和罩玻璃管8内凹段9放热。双金属片热力元件11的自由端爪10不与罩玻璃管8接触。
当集热元件空晒内部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热力元件11的自由端爪10受热外翻至虚线所示位置与罩玻璃管8接触,部分热能通过这些自由端爪10和罩玻璃管8散发到环境,使集热元件的温度降低实现过热保护。过热保护以后能自动解除。
热力元件11也可与吸收体7低热阻连接;还可采用记忆合金制造热力元件。
通过罩玻璃管放热可以省略可伐密封连接件、密封性好、耐腐蚀。
图2实施例的上行管1和下行管2之间真空隔热,对循环集热十分有利。
图2实施例中与罩玻璃管内凹段9配合的盘管换热器放热端3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譬如与罩玻璃管内凹段9同心布置配合的夹套式换热器放热端。
在罩玻璃管非受光区域内表面涂制红外反射材料,可有效减少集热元件的辐射热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丽琴,未经邱丽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蔗糖转化酶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
- 下一篇:制备多层模塑制品的方法





